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火龙果

芒砀山—会唱歌的山(好文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张庆雨真正潜心研究芒砀山和汉文化,是在1994年,也就是张震将军夜观斩蛇碑的那一年。当时他为张震将军解说时,张震将军很认真地听着,那神情如同在听一次战役前的汇报。他被将军的态度所感动,心想,将军作为那么大的领导尚且这么关注这座山,我作为芒山人,为啥就不能为这座山做点事儿?

是年,张庆雨已经五十有六,在芒山镇镇政府供职。与他人相比,他研究芒砀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占有的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机会比较少。为此,他“万里征程从头起,一点一滴起心头”——人生中既然有了这个约定,他就要践约。

从此,人们常见一个半大老头儿山上山下地跑,拣着个残砖片瓦拿在手中一看半天,像个呆子。他一头扎进浩瀚的汉文化海洋中不可自拔。家可以不顾,生计可以不问,可不让他研究芒砀山和汉文化等于要他的命。他的执着,在有些人看来是不正常,甚至讥笑他。面对这眼光和讥笑,他淡然处之,以微笑还之。

他自知自己文化底子薄,于是去图书馆、扒故纸堆,“啃”了所有与汉文化和芒砀山有关的正史和野史及私人记录,还有不少古典文学和戏本,并一一作了记录。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从源头开始,将所有史言、传说、典故的来龙去脉理清,形成文字,整理成篇,给专家一个说法,给世人一个明白,给历史一个解注。

首先,对芒砀山的起源进行了考证,在翻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实地考察之后,他写道——

“芒”,山上多年生草木植物,果外壳上长针状物,名芒。“砀”,《说文解字》曰:“文石焉,因山出文石,故名砀。”

神奇芒砀,自殷商以来,为历代郡、县、乡、镇之治所,乃藏龙卧虎之地。关于汉,他引经据典,整理如下——

“汉”,《词源》注,水名。《尚书·禹贡》载:“蟠家导漾东流为汉”——即汉水。《诗经·小雅》载:“维天有汉,蓝亦有光。”《史记·高祖本记》蛇母说:汉高祖是“赤帝之子”,即天子,只有天子才有天,有天才有汉,所以汉高祖用“汉”肇基汉朝。从此,“汉”由水名、地名、升华为朝代名、民族名、文字名、语言名……

对刘邦,他这样立言——

古之成大事者,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刘邦,乃丰沛豪杰,盖世之袅雄尔。容貌奇特,言语惊世,仁爱爱人,宽宏大度,乃人王之相也。《史记》、《汉书》曰:(秦始皇)无道,筑皇陵,建阿房,“打边墙,戍渔阳”,“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天怨人怒,官逼民反。刘邦徙刑徙至骊山,途中发难,斩蛇芒砀,超义山川。蛇亡,则汉兴焉。一剑横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襄括四海,吞狂秦而灭项羽。拨之乱,反之正,平定海内,建立一统大汉江山,汜水登基而称帝王。

芒砀山有汉兴之气,《水经注》载:“紫气岩,在芒砀山。”“芒山王气”即汉兴之气,乃永城八景之一。古诗云:“岩端紫气满睛空,缥缈云龙在望中。”《史记·高祖本记》载: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妄图以“千古一帝”之威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刘邦应山川之王气,藏仙人之旧洞,得芒人之“护驾”,衣丰则食足焉,邦安之。不然,则江山异性也。由此,芒砀山,乃兴汉之山;地,乃汉兴之地也。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史记·高祖本记》曰:高祖隐,“吕后与人具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永城志·清光绪本》载:“始皇以东南有天子气,出游以厌之,汉高避之于此。吕后望紫气常得高祖,至今有洞,名为‘紫云洞’”。

《史记·高祖本记》载:秦二世元年,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道多亡,自度比至皆亡之。至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曰皆去,我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经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斩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蛇血入地,红草出土。后称“血草”、“蛇草”、“神草”。“血草”,即草色如血。“蛇草”,即像蛇一样,顺地延生,一米至几米长。“神草”,若百日不雨,叶发紫,水下百日,梗更红,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

近些年,各地为挖掘历史资源,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纷纷打“历史名人牌”,以文化扬名,以文化立县(市),丰县好端端弄出一条“斩蛇沟”。他听说后,为弄清真伪,2000年他七下丰县,查阅史料,走访文史同仁,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示人,令对方折服——

《史记·高祖本记》载:“至丰西泽中”,但没有说至丰县泽中。“丰”,代表丰县。“丰西”,乃含异地辽阔之区域。据考:秦汉之际,黄河从芒砀群山前流过,乃水泊之芒砀山。水起一片汪洋,水退一片沼泽。南起薛、滦二湖,北至芒砀山县顾水南畔,阔60里,故为“大泽也”。秦渤海太守蒋羽,隐钩鱼山。直至三国时期,曹操入砀“伐墓”,从水上运走金银珠宝72船。清《砀山县志》截:“今砀古鱼泽之薮,昔为龙潜之区”。

《白话史记·高祖本记》载:“走到丰西山泽之中,便停下来饮酒”,“夜间走在山间草泽小径”遇白蛇斩之。但丰县无山。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载:“公元前211年,刘邦以沛县亭长送徒骊山,沿途多逃亡山泽间”。

《中国皇帝全传·高祖刘邦》载:“一天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拔剑把那条蛇一斩两段”。

《永城志·清光绪本》载:汉高祖斩蛇处,在庙前大泽北畔(庙,即紫气岩前高祖庙)。《永城志·明嘉靖本》载:汉文帝在斩蛇处树石碑两通:一碑“汉高断蛇之处”,一碑记斩蛇之事。明、陕西人左思明,莅临永城,在复制断蛇碑文中写道:“稽昔汉高被酒,夜过芒砀山时,白帝子化蛇当道,高帝迂而斩之,诛秦灭项,以火德王”。

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证明,汉高祖是在芒砀山大泽北畔,斩白蛇举义,起大汉之端。

同时,他还列举了古今文学作品中的言说和诗句——

唐朝诗人李贺就有“座上真子赤子龙,芒砀云瑞抱天回”的诗句。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有“前山是芒砀,其巅有高庙”的诗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道: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帜纵横游四方,秦鹿众逐翻兴稷,楚骓推倒立封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有两句唱词:“吾祖父起义在芒砀,拔剑斩蛇天下扬”。历代文人吟咏芒砀、汉高祖的名句佳作,如群星耀耀,不胜枚举。刘邦断蛇奋旅,扫清国步,可谓壮怀激烈,遂以白蛇“祭剑”,率徒起义。一剑横空,天惊地动,云响风扬,九州震荡。赤旗高举,势如破竹,天下云集而响应。弹指间,芒砀义军千卒,震撼华夏。诛沛公,称沛公,联项羽,应陈胜,逐鹿,反秦,乃秦亡汉兴之大势也。然而,没有芒砀山斩蛇起义,则无大汉王朝之建立,汉族,汉人之“汉”,乃刘邦肇基汉朝之“汉”也。

《永城志·明嘉靖本》载:斩蛇处,文帝树碑“汉高断蛇之处”矣。石碑,虽经复制,灵气依然,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高祖魂魄,映碑显像,重现人间,乃芒砀之汉魂也。

《史记·高祖本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率起义军攻打砀郡,义军三千,点将四名,周勃、樊哙、曹参、灌婴。与秦将司马仁大战于芒砀山下,剑击千谷,血流万壑,尸如草偃,而秦兵大败。

《史记·高祖本记》、《汉书·高帝记》曰:“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兵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同年九月,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

刘邦立足芒砀,胸怀天下。以芒砀山为根据地,招贤纳士,扩展义军。芒砀有男儿七千,刘邦麾下有“五贤”:丁礼、刘它、陈涓、陈鼻、耏跖。他们志从刘邦,问鼎中原,西图咸阳,三年而亡秦;东击项羽,五载而灭楚。拨乱反正,平定海内,于公元前202年,正式建立一统大汉王朝。刘邦终于实现了灭群雄而称一尊的伟大理想。   

《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载:“故汉朝建立以后,汉高祖所封137位功臣为侯的,从砀初起的有15人”。 耏跖功封芒候。

加之,大汉先驱陈胜葬砀,汉高祖第一代孙梁王刘武至第八代孙梁王刘立葬于此,成为震惊世界的西汉皇室“汉梁王墓群”。

歌风台是芒砀山最为重要的名胜古迹,是刘邦高歌乾坤之处。因为沛县是刘邦的故乡,就有人说歌风台是在沛县,为此,张庆雨又数次到沛县,实地进行考辨——

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祝枝山,曾做过广东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明正德十二年九月,由京回兴宁时,途游芒砀山歌风台,作《歌风台》名诗一首:“悼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因过芒砀山,步上歌风台,沛公善任使,猛士忘其骸,帝业袖手成,慷慨襟艳开,大风飞云亦,壮哉韩彭英……”(其狂草书法原件石碑现存芒砀山文化馆)。歌风台在芒砀山,凭此孤证,已是定论。

古台千秋,汉韵悠长。歌风台是芒砀山景区高悬的“一轮明月”,即是吊古览胜之所,亦是励志壮怀之地。徜佯斯台,仰高祖遗风,开大风襟怀,壮凌云之志,振英雄气慨。大风悲歌,千古绝唱,乃慷慨天地之歌吟也。歌虽三句,却胸怀博大,气度恢弘,字字金石,掷地有声。汉高祖芒砀山斩蛇起义,赢取了天下,重上芒砀歌风,安定了四海,继而延汉四百载矣。此乃芒砀山兴汉、安汉、延汉之地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高祖庙也是芒砀山重要的一景。汉高祖升天之后,《惠帝令有司立高庙昭条》载:“丰砀高皇神游之地,先立庙于丰地,后题真芒砀仍立庙于岩前”。(引明《砀山县志》)文帝念念不忘先帝当年隐匿、斩蛇、歌风之地,为纪念、弘扬高祖丰功伟绩,永祭神灵。唐朝代宗李予,幸游亡砀山,拜祭汉高祖。将高祖庙更名为“王宫寺”,赐额“静林”。宋朝真宗赵恒、亳幸、途游芒砀山及“王宫寺”,遂废“王宫寺”,赐名“均庆寺”。时为亳境之名览。明《永城志·嘉靖书》载:遂在“紫气岩”前建高祖庙一所,绘像以祭先帝,植银杏两株,以祭永年。穿石凿井,得万古之甘流也,后传为“王龙之泉”焉。高祖庙,乃皇家祖庙,即刘氏祖庙矣,两千多年来,七建七毁,现规划重建。

1996年秋,来自全国的一百多名考古专家和学者云集商丘,重点研讨商丘古城和芒砀汉墓群。在这次研讨会上,他有幸结识了考古权威邹恒、刘清柱等,虚心求教于他们,获益匪浅。

俗话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光钻进故书堆里不行,死啃古籍也不行,只有走出去,到史料上记载的地名、古战场实地看看,心中方踏实、论证才翔实。受到专家的指点,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跋涉。从1997年开始,他用了4年光景,自费3万多元,行程数千公里,南到江浙,北到燕赵,西至太行,东至渤海, 寻典问古,求真辨伪。有人不理解他是弄啥的,戏称他是个“汉疯子”。

就是这个“汉疯子”,对汉文化的研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忘却了年龄,不屑冷眼讥笑,不避寒暑,沉浸在他人所不知的快乐中。1997年腊月十七,他去沛县,就歌风台究竟在芒砀山还是在沛县进行探究。谁知第二天就下起了漫天大雪,客车不行,让毫无准备的他措手不及,只得在沛县汽车站凑合了一夜,那滋味是别人想象不到的。1998年7月,正是暑期,他独自一人去安徽灵璧东南,探寻垓下之役旧址,并是否有“张良吹箫”这一说探个究竟。在灵璧的几天中,他冒酷暑走访了学校教师,又问了几个唱曲子、唱大鼓的老艺人,都说不知道张良用箫吹的曲子是什么曲子,唱词又是什么。由于疲累和炎热,加之吃喝不到好上,他患上了腹泻,浑身乏力,步履艰难,只好住进一个路边小店。店主瞧他病歪歪的,劝他去住医院,但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他到附近的一个小诊所求医。问明情况,对方对这位远道而来的老者肃然起敬,精心为他配药挂针,还为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在灵璧的五天中,尽管他害了一场病,可却像小孩得到喜爱的玩具一样高兴——“所有能找到有关张良的材料都找到了!”

经他不懈的努力,张良“四面楚歌”的歌词终于“浮出水面”,并且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随手即可抄来——

    隆冬季节雪花飞,身上缺衣肚中饥。

    白发依门盼儿回,痴情良妻望夫归。

    刀剑无情人命危,骨埋沙场谁人泣。

    楚败汉胜是天意,何必为人做嫁衣!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张庆雨不是个学者,但有着学者那样的严谨和认真;他不是个独行者,却像独行者那样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吃别人不曾吃过的苦。为弄清一个存疑,他常常夜伴一盏孤灯,扒古籍、翻资料。灵感来了,便有了创作的欲望。功夫不负有心人,有耕耘必有收获。近些年,他除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外,整理出大量的文史资料,抢救出濒于湮没和失传的人文资源,还写出三个剧本,计四十余万字。2006年4月,在汉文化研讨会上,他宣读的论文《芒砀群山 汉兴圣地》,对七个存疑的历史问题作出了有理有据有信服力的解答和诠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首肯和赞誉,还有钦佩,让人刮目相看这个年过花甲的老者。

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努力,芒砀山从历史的长河中崛起,显出它的伟岸和真实。而大汉王朝在此兴起,便无可争议——还争议什么?无非是历史长河的水花可能溅湿了某个地方,便有声音说,那地方就是源头。不管怎么说,历史就是历史,芒砀山就是芒砀山。历史早在两千年前就用粗犷的旋律定准了基调:刘邦生于丰县,长于沛县,发于此山――丰县给了他血肉之躯,沛县给了他立身之处,芒砀给了他王者之气——大风歌就是这样唱响的!

芒砀山,你的歌声总算让世人听见了吧!

护我名山护我家

在祖国广阔的版图中,名山大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像芒砀山这样地上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地下有珍贵的稀世文物宝藏,不敢说绝无仅有,也实属罕见。

芒砀山不仅属于永城,属于河南,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论高度,芒山主峰海拔仅156.8米,砀山(保安山)主峰海拔113米,芒砀群山整个面积约20平方公里。就是在这群山之间,千百年来许多兴废更替故事轮番上演,很多动人的传说在这儿演绎。

芒砀山人民世代享受着汉兴之地的美誉,沐浴着汉梁文化之甘露。汉高祖芒砀斩蛇发迹,建立汉朝;在这苍茫大地和这群山中不仅留下众多辉煌遗址,动人佳话,美丽传说,而且还遗留很多珍贵文物。“汉梁王墓群”、“四神壁画”、“金缕玉衣”等堪称世界文化之瑰宝。

这座会唱歌的山理应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但由于各种因素,历史的、人为的,长期以来“隐在深闺无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加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乱采乱挖严重地毁坏着芒砀山秀丽的容貌。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芒砀山所建的国营、集体、个体的采石场就多达上千个,从业人员有两万之众,每天的车流量达三千多辆,用现代化的手段这么大规模地开采,用不了多久,这座会唱歌的山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留下的只是大大小小的穴坑和乱石堆,更有千古遗憾和无穷的伤痛。

还有文物被盗严重,国宝流失海外。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1997年,香港查获的20起内陆文物走私案,其中18起与芒砀山有关!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芒砀山山上山下、地表底下都是宝,令一些不法分子垂涎三尺,勾起一些人的发财梦。当地流传这这样一句话:“要想富扒古墓,要想发山里挖。”在那些年月里,盗墓掘宝、开山采石达到几近疯狂的地步。还未进入芒砀山,就听得炮声隆隆,视野里硝烟弥漫。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各地村民们和大小包工头为了“改善生活”、攫取财富,不顾一切地涌上芒砀群山,炸山的炸山,采石的采石,烧窑的烧窑,分工合作,各显神通,好不热闹。有顺口溜为证:“噗通一炮,酒肉来到;锤钻一响,黄金万两;窑一冒烟,有吃有穿。”可见形势是多么严峻,后果是多么可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南省文物队来芒砀山考察,专家们在芒砀山的古城墙内挖到了铁矿石的炼渣,在白灰石南侧的地下发现了一尺多厚的大量牲畜的遗骨。他们分析铁渣出土的地层很可能是冶铁遗址,牲畜骨头出土的地方应该是屠宰作坊的原址。他们还发现,每个山头上都有土堆,根据这些发现和已被盗掘的梁孝王墓,便大胆地推断,这里很可能是西汉梁王墓群。这些工程浩大的地下宫殿和墓穴,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必须有铁器作坊打造各类工具,那些被屠宰的牲畜很可能是供各级官吏食用的。然而,这些珍贵的发现和科学推断,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是在这种无序的恶性开发中,芒砀山的秀丽被烟尘遮掩了,文物日复一日地遭破坏,古迹遗址被肆意损毁,使有识之士心痛不已。

不能这样下去了,不能这样下去了,如若这样下去,要不了十年、二十年,芒砀山就会从地图上抹去——必须封山,封山,封山!

当1991年先后发掘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柿园壁画墓和王后墓时,这种呼声盖过了炸山的炮声。《河南日报》、《商丘日报》等媒体也多次进行报道,呼吁社会各个方面关注和干预。

封山是必然的,不封山不知有多少人会成为千古罪人!

在永城,最早提出封山的是曹长春。

曹长春何许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摄影艺术大师。他出身贫寒,父亲早亡,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他们姐弟几个。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纪小小的他就知道为大人分忧、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放了学就去拣煤核儿,或去粮店给人拉面粉,挣个一毛两毛的,拿回家交与母亲。大冬天里,同学有棉鞋或“笼翁”(一种用软草编织的御寒鞋),而他只能赤脚穿布鞋去上学,冻得脚指头发麻。正因为如此,铸就了他刚毅、正直、吃苦耐劳、不卑不亢的个性和美德。他对生活感受得太多太深,因而对生命、对人生有着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感悟。

1957年初,母亲不幸去世,带走了他不尽的思念和悲痛。14岁的他小学刚毕业,为了扛起生活的重担,要求参加工作。当时的县领导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和家庭背景,很快为这个少年安排了工作。巧合的是,他和张庆雨参加工作都是在芒砀山麓:一个在永城水泥厂,一个在芒山镇政府。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曹长春百感交集,十分动情地说,我这是和芒砀山有缘分——报到那天是在麦收后,我背着一个小铺盖卷,走了大半天才到地方。别看芒砀山离县城那么近,我还是第一次见。第二天,我用一整天时间爬山,看了这山再上那山,觉得她太美了、太奇了、太好了,让我激动不已。可以这样说,自那以后,我的眼光就没有离开过她……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1960年,他穿上了军装,到解放军大学校开始了他人生另一课。在部队,他喜欢写写画画,办黑板报、写表扬稿都是他的拿手好戏。1963年,他因经常闹肚子,不符合战备要求,不得不离开他喜欢的军营,复员到永城县医药公司,到酇阳医药门市部当一名营业员。在酇阳的那一段时间,有“一个小小的事件”对他印象特别深,以至于他对生命的尊重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并影响了他对芒砀山的看法。那是196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他掂起一杆气枪去门市部后院闲溜达,瞧见墙头上有一只“黄蜡鹭”(学名黄鹂)蹦蹦跳跳地觅食,便举枪射击。枪响之后,那只可爱的鸟儿倒在了墙头上。后面发生的事让他大为震惊:另一只黄鹂不知从哪儿飞来,在倒下的同伴身旁扑闪着翅膀哀号,抢天呼地,声音凄凉,如泣如诉,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哀号一阵儿猛地钻天而去,又一头扎回来,扇带着树叶纷纷落下。如此这般数回,不离死者左右,声音更为凄惨哀怨,啼血呛喉,不忍终听。

在那声音里,作为“凶手”的曹长春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攥枪的手松开了,好像冥冥之中有人提醒他:这鸟儿都如此重情,你射杀它是极其残忍的,兴许你不知道它们来自于芒砀山,少了一只会唱歌的鸟儿,就等于少了另一只,少了另一只就等于少了许多,芒砀山会哭泣的——芒砀山本身就是个生命体,神秘、威严、博大,并且还孕育了很多生命——连生命都不知道尊重的人,他自己的生命有何意义?

自那以后,他常常自责,好像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为此,他对芒砀山的感情上升到带有忏悔色彩的地步,还有那永远也弥补不完的爱恋。后来,他被推荐到广州美院深造,学习绘画艺术。在上学期间,他迷上了摄影,于是,他就有了“第三只眼”。

用这“第三只眼”,他毕业后回到永城再看芒砀山,就看出了“艺术”,看出了美感,看到了、或者说发现了别人不曾看到的东西。他在芒砀山得到灵感,拍了不少获得大奖的摄影艺术作品。从一个摄影家的角度来说,芒砀山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基地,是赋予艺术家以人生辉煌之宝库。每次登芒砀山他都有新的感知和收获,用手中的相机拍录芒砀山的朝霞暮云、天生奇石、山山水水、草草木木、花花绿绿、四季景致、众相百态,还有倾注的爱!

他的还身兼几个社会职务:商丘市政协委员、永城县(市)政协常委,商丘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永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他是“老政协”了,自他当选永城县第二届政协委员以来,已经连任了七届。每年的政协会议上,他都会提交自己的提案,当时提的最多的,就是关于芒砀山的保护!他不但用书面形式,还在各种场合向有关领导建议,希望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芒砀山——从他第一次提到保护芒砀山,屈指数来,已有二十多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听说永城水泥厂要扩建,他心急如焚。因为一旦扩建成为事实,势必要开采大量的山石作为原料,那“血盆大口”一张开,不知又要吞下去多少山体,一座座山头很快就会变成沟壑!

为阻止扩建,他上下游说,陈述扩建的弊端,甚至跑到永城水泥厂厂长那儿劝说。

他不是为保护一座山,而是为历史的尊严、生命的尊严。当一座山有了她应有的尊严,历史也就有了光彩,生命就有了原色,歌声就有了底蕴。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1995年,永城县政府的第一道封山法令出台了。这个封山令的出台,可谓几经周折。商丘市人大副主任胡家印,谈起这事儿记忆犹新。当时他任永城县委书记,又是本地人,当兵出身,看见芒砀山被弄得面目全非,痛心疾首。在县委常委会上,他和常委们作出决定,以县政府名义发布命令:封山!

一说要封山,阻力很大,“理由”也很充足: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天经地义,封山后一是地方财政收入势必下滑,二是几千名职工会失业,造成不安定因素。县领导的答复斩钉截铁:我们可能失去很多,但我们不能失去这座名山!

经过几年整治,水泥厂不冒烟了,国有石料厂关门了,开山取石的现象大为收敛,可偷偷摸摸炸山采石的还是没有绝迹,芒砀山还在呻吟中。

永城人有这样一个说法:芒砀山真正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赢得了她应有的尊严,是在朱明伦来永城市当市长后——没有朱明伦就没有芒砀山的今天!

朱明伦,出身于虞城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好学,正直豁达。1973年入伍,在部队被推荐到南京大学水文地质工程系学习三年,系统地掌握了水文地质、规划、设计、建筑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回到部队成为骨干。转业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曾任民权县副县长、商丘市建委主任等职。2001年12月,中共商丘市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由他任永城市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当商丘市委主要领导约他谈话时,见面第一句话就问,你是去还是不去?

军人出生的他当然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更懂得永城在商丘乃至河南的位置和地位。服从即为天职,事业高于一切。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来到永城履职。

永城对他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沃土。在这个环境里,他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确定了工作思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尽全力将永城打造为“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乡、生态之城”。

对芒砀山这块“风水宝地”,他视为“重中之重”,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关爱,像对爱人一样倾情呵护。到永城不几日,在了解到芒砀山还有偷采的情况后,他对封山提出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并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精兵强将进山,落实政府的封山法令。当有人面带难色提出所谓的困难时,他声色俱厉地说,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办不到,我这个当市长的说话岂不等于零!

在忙忙碌碌中,2002年春节来临了,迎新年的鞭炮声已经此起彼伏地响起,人们慌着备年货、打扫卫生、张灯结彩贴对联。而他却于大年三十悄然离开永城新城,直奔芒砀山——在永城市任职的第一个春节他要在芒砀山过。

之所以要在芒砀山过这个春节,他是有用意的。他要在这个春节中好好看看这座山,看看这里的冬景,构思心中未来的芒砀山。

芒砀山的春节是热闹的,也是别有韵味的。随着新年的到来,鞭炮声一阵儿紧似一阵儿,煮酒烧肉的香味儿弥漫在大街小巷,整个山城集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此时,尽管他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说说笑笑,包饺子、看电视,但与芒砀山的这个团聚使他看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过节本身——只有在芒砀山的怀抱里,方能如此。

他南走北奔,饱览山城风光。凛冽的山风拂着脸面,他却没有感到一丝寒意,望着芒砀山上的皑皑白雪,诗情画意涌上心头:芒砀山的冬天竟如此美丽!

作为市长,他的爱好和兴趣很广泛,身兼商丘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会长,在摄影艺术上颇有造诣,摄影作品有油画的厚重、国画的飘逸。他往往用摄影家的眼光和角度看世界、看事物,捕捉感人的镜头、留下难忘的瞬间。因而,他对芒砀山也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感知。

镇村干部和山民看到市长与他们同度佳节,十分感动,纷纷邀请他到自家做客。他吃东家菜,喝西家酒,末了还是忘不了叮嘱那句话:芒砀兴衰,人人有责——咱得好好保护芒砀山哪!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在这热烈的气氛中,也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趁过年之际之际,偷偷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放炮炸山。

这声音并没有躲过人们的耳朵,也没有躲过朱明伦的耳朵。他勃然大怒道,谁再动一块石头谁就是罪犯!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有人立刻采取了行动,那偷采山石的人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朱市长到山城集了,朱市长玩真的了!此事一经传开,家喻户晓,采石场、窑厂、水泥厂等一片萧条,各种开山的工具、设备处理的处理,贱卖的贱卖。其中有多人因触犯法律被判刑。

正是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芒砀山开山的炮声停息了,偷采的现象没有了,盗墓的绝迹了。封山有了这等效果后,民间又有新顺口溜:“噗通一炮,胳膊炸掉;锤钻一响,民警到场;窑一冒烟,拘留坐牢。”

有了这番大刀阔斧的整治,芒砀山有了多年不曾有过的宁静。可这会唱歌的山不会这样宁静下去,她只是休息一下,平复身上的创伤,涂脂抹粉擦口红,为一展风姿,再谱新曲向天歌。

2005年的一天,为迎接一位客人,出于礼貌,朱明伦先行到芒砀山下的一个路口等候。那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灿的,芒砀山上郁郁葱葱,一派亮丽。这当儿,一个上了岁数的村民从路边的屋里出来,径直走到他跟前,不好意思地笑笑。朱市长,到家里喝杯水吧!

朱明伦一扭头,见是位当地长者,感到很惊讶。大爷,您咋知道我?

这芒砀山山里山外谁不知道你呀——封山你是动了真,断了不少人的财路,当时有人想把你杀了,把你全家杀了!

现在呢?

老大爷不答,让人搬个凳子,倒上开水,然后挽起左裤腿,露出一块疤痕让他看。瞧,这是开山炸石留下的——现在俺也作不了那么大的难了,自打旅游的越来越多,俺的日子也好过了——当时想不通,现在都明白了:政府给俺们栽的是摇钱树啊!

说着,老大爷抓起他的手,摇着,动情地说,打你这儿开始,你的子子孙孙,只要说是你朱市长的家人,到这儿来,俺啥都免费!

面对这苍老的面孔,听着那朴实的话语,朱明伦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老百姓的评价才是真言哪!

让他欣慰的是,保护名山,开发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的全民意识。“谁要动动芒砀山的一根毫毛,无须政府发言,芒砀山的老百姓就会站出来说话!”

                                                                  大风起兮歌飞扬

永城市市区分老城、新城。党政机关和工矿事业单位大都在新城。河南最大的煤炭化工企业永煤集团和神火集团都在新城。

作为永城市的“当家人”,朱明伦对发展永城的经济有独特的思路,认为永城是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特别是她的汉文化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怎样将政治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结合起来,产生爆发力和后继力,进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他构思并书写的大文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7: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其实他一直在做文章,早在他任商丘市建委副主任期间,他就写过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专著《中原第四季环境变迁》,得到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被中科院、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海洋博物院等收藏。有一位学者为得到这本书,几经周折才打听到他,问他,您的这本书很轰动,能送我一本吗?他听后甚为大气地说,送您十本!

大手笔才能做出大文章。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双刃剑,如果引导得好、发扬得好,经济发展,人民受益;反之则会产生很大的阻力,经济受阻、思想被制约。他将文化建设看的很重,不止一次地说,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城市,也是苍白的城市。继承和发扬区域文化是永城的一大课题,问题是怎样将这篇文章做好?答案是:文化越具有区域特色越具有民族特色,越具有民族特色越能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的文化。

芒砀山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他要与百万永城人民共同努力,一撇一捺、一字一句地书写,不敢有半点马虎。在芒砀山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中,他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大到总体规划,小到一棵树的位置,他都要一一反复论证、现场察看。他既是决策者,又是策划者和一个有眼光的艺术家,他的目的就是要将芒砀山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大观、特色旅游、建筑风格独特、融古今汉韵儒风为一体的风景区。

为此,他一次一次地登上芒砀山,踏遍了芒砀山的每个山头,熟悉芒砀山的沟沟壑壑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有一次,为探明梁湖的水有多深,他不顾他人劝阻,脱衣跳到湖里游弋。在清凉的碧水中,抬头一望,一个他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让他十分兴奋,扬起手喊,你们过来看哪,这个角度看山太美了!

2006年的一天,他看到紫气岩绝壁上长着几棵小树,似悬吊在半空,随风摇动,煞有几分脱俗傲世之意,给紫气岩增添了几分飘逸感。这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抓出相机拍了下来。不料,当他再一次来到此处,不见了那小树的踪影,一问,回答说是那小树长在那儿不好看,像没刮掉的胡须,不雅观。他一听,哭笑不得,临走时交代了这样一句话——以后不经我同意,任何人不能动芒砀山的一草一木!

他对别人严,对自己则更苛刻。尽管离家也就是个把小时的路程,但他很少回家——他不是不想与家人欢聚,于老人跟前尽孝,而是他没有那个时间哪,一分一秒对他来说都是很金贵的。在永城,他比别人睡得晚,却比别人醒得早;人家睡着,他已经醒了,人家醒了,他已经在工作。难得回家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那一次回老家看望父母,老爹问他,儿子,你在永城干啥?

他的回答很爽快,就两个字:干事!

干事,这就是他的全部。他曾经说过,这个市长谁都可以当,可我就想多干些事、多做些事,这样才无愧于良心,无愧于永城人民!
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5 02:12 , Processed in 0.6405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