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41|回复: 3

[文化历史] 孔夫子避雨处(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8 1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 余海涛

  孔子率弟子走进芒砀山的这天,天不作美,狂风大作,乌云滚滚,下起了倾盆大雨。
  尽管加快了行进速度,孔子及其弟子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
  翻阅《史记》等古代文献,纵观孔子的人生轮廓,他一多半时光都在经受风雨洗礼。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东南)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的先祖为宋国公族,其曾祖父为逃避内乱,迁移到鲁国定居,曾为鲁防邑宰。孔子父亲曾任陬邑大夫。孔子前几世已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孔子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在母亲的教育下,孔子从小便勤奋好学,自言“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从小就形成了极高的学习自觉性。童年时作儿戏,他就常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学习礼仪。孔子曾有一段被家族拒绝的经历,据说是与他六十多岁的父亲叔梁纥和年方二十的母亲颜徵“野合”有关,大概是因为家境贫寒和父母未经媒妁之言,又是老夫少妻的自由结合,而为当时舆论所不能接受。
  孔子虽有贵族血统,但年轻时家境贫穷,又没地位。孔子十七岁之前母亲去世,年少的孔子成了孤儿,由于经历坎坷,所以他发奋学习,在鲁国浓厚的文化气氛中,他不断汲取有益的知识。孔子学无常师,善于向一切道德高尚、有知识或技艺的人学习。他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择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效法,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借鉴改正。”孔子还经常访求名士学者,相传他曾向老子问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向郯子了解古代典章制度,逐渐成了一个博学多能的人。当地百姓称赞他说:“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东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来。”孔子却说:“我会什么呀,我只会赶车罢了。”这表现出孔子很谦虚,因为在当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识字、计算、赶车。在这六种本领里,赶车是最为低下的。
  孔子一生中,做官的时间很短。孔子青年时代,在二十六、七岁时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目标是“牛羊长得肥壮”,也曾做过管仓库的小吏,目标是“账目要对头”,时间都不长。孔子虽胸怀大志,但没有继承相应的社会地位,一切只有依靠自己努力。
  孔子在三十五岁时,因鲁国发生内乱而投奔齐国。为了能够接近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孔子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第二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该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回答道:“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又说“为政最要紧的是善用财力,杜绝浪费。”齐景公听了以后,大加赞赏,想启用孔子,但当时的齐国政权掌握在大夫陈氏手中,且齐相晏婴害怕启用孔子以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以孔子是鲁国人为借口,对要重用孔子的事情大加阻挠,最终孔子未被任用。
  那是一个政治权力世袭的年代,也是一个流行政治权谋与辩才的年代,世人只有从政才能获得名声和成就。由于孔子家族的衰落和孔子率真的性格,注定了他仕途不通,才干无法施展,无法在政治中扮演一个成功者。
  孔子逃亡齐国,大约四十三岁时返鲁,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他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把知识文化从被少数贵族把持、垄断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愿意向孔子学习的人几乎遍及各个诸侯国。他的弟子中既有贵族、商人、官吏,也有平民百姓。他实行“因材施教”、“温习旧的知识而能产生新的见解”、“学习与思考结合”等教育方法,他与弟子们的关系密切,如同父兄子弟。
  孔子真正从政是公元前501年,这时的孔子已五十一岁,在鲁国当上了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地方的宰官,管理国都,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四方的官吏都仿效他的政治举措。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做司空,管理土木建筑工程,又由司空升任了大司寇,主管司法,并兼理外交事务,从五十二岁到五十五岁,其间曾代理宰相三个月。
  孔子一生仕鲁仅四年。任职期间孔子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外交才能。夹谷之会中,孔子以自己的政治上的忠诚、勇敢、机智和多谋善断,使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孔子在外交和管理国家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受到鲁国贵族季恒子的排挤。当时,孔子在鲁国做官,齐国十分害怕鲁国会在孔子的治理下强大后于已不利,于是实行离间计,送给鲁定公季桓子八十个能歌善舞的女子和一百二十匹马。鲁君季桓子接受齐国的女乐,数日沉迷于女乐而不闻政事,孔子多次批评不听。孔子在遭鲁定公冷遇后,深感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只得带领颜回、子路、子贡等弟子多人,于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开始长达十四年的漂泊生涯。

  当孔子的弟子冉有驾着马车,载着恩师,在秋日早晨,沿岚烟笼罩的旷野徐徐行进,逐渐远离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时,我不知道因命运多舛而性格坚毅的孔子可曾掩面落泪,但可以想象的是,就此进入不可预测的漫长苦旅,孔子胸腔中肯定激荡着难以平息的波澜……“孔子周游列国”——这个在当时不起眼的事件,却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浩渺湖面上划出一痕永远无法消弭的波痕,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无际旷野里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
  这是孔子与芒砀山产生联系的起因,也是漫漫旅程中,孔夫子师徒“由鲁适宋”(或“由宋适鲁”)时路过芒砀山并避雨夫子崖的历史机缘。
  是什么信念让孔子背井离乡时没有犹豫?
  是什么情怀令孔子踏上征途时义无反顾?
  依据记录有孔子言行和事迹的《论语》、《孟子》、《左传》、《孔子家语》、《史记》等文献,不难对孔子的一生给予评价。
  孔子时时处处教人热爱他人,尽力帮助人,主张要尊重他人,特别注意不要无故伤害他人,一再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于别人。我自己想立身于世,也使别人立身,自己想做事通达,也使别人通达。”他的志向是:“使老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信任我,使年轻人怀念我”。他认为老百姓中出现的问题,其根都是在统治者的贪婪凶残。所以,孔子是个胸怀博大、关爱他人,尤其是深切地同情穷苦百姓的人道主义者。
  孔子一生中思考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古代中国文化视野的一切领域。关于人类文明总体的发展,孔子提出了“仁”(指内在的、卓越的精神)与“礼”(指外在的制度、礼仪、风俗和行为)范畴。他规定仁是礼的内涵和灵魂,礼是仁的表现和实现。在文明的发展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上,他总结出“因”(继承)与“益损”(更新)这两个概念,既反对毫不负责地破坏、全盘否定传统,又拒绝对传统毫不变更的保留。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从“博”(广泛地求知)与“约”(集中地、收缩地向内努力,即要约束)这两个方面来要求,这两方面要很好地配合,才能造就精神高尚、真正有用的人才。显然,孔子是个视野广阔、认识深邃的思想家。
  孔子一生教人好学,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他把“努力学习而不厌弃”作为自己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他游历过许多国家,每到一地都实地了解历史,考察礼制。经过长期的辛勤努力,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以至于成为各种人求教的对象;而在他回答的问题中既有深刻的见解,又引证大量的古籍,显得极其博学。可见,孔子是个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的学者。
  长期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使孔子以博学闻名于世,很多人愿意把孩子送给他当门徒。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收弟子讲学,一生收门徒三千人,有成就的七十二人。孔子始终以全部身心热爱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他对学生寄予莫大的期望;他与学生平等相待,不摆出老师的架子;他对学生的艰难困苦表现出了深刻的同情,并且尽力地帮助他们。因此,孔子是个关爱学生、与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既严厉又亲切的师长。
  子贡说“夫子一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所以到处受到敬重。可见,孔子是个谦虚谨慎、温和恭敬的君子。
  孔子说过:只有仁者能真正喜爱人,能真正厌恶人。这可谓夫子自道,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他毫无顾虑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他从不以假道学的面孔教训人,而是以坦诚的胸怀与人交流思想感情。由此说来,孔子是个情感率真、爱憎分明的人。
  孔子坚持原则,但是对于实现原则的方式,他采取灵活的态度,不以死板的规定束缚自己,这就是他所说的“我不是这样才可以,也不是这样就一定不可以”的生活态度。他赞同和向往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他既肯定伯夷、叔齐的气节,以隐居保持自身的人格尊严,又赞赏不为旧主死节、投靠新主的管仲,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他既赞扬他的弟子颜渊的安贫乐道,但又主张“学而优则仕”。因此,孔子是个采取灵活人生态度的与时俱进者。
  孔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于个人仕途的进退、财富的多寡并不十分在乎,他说“如不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如同浮云一样”,因此,他没有为个人权力、地位的失落、个人利益的损失而烦恼痛苦。他遇到过许多挫折和麻烦,有时甚至陷于绝境,但他的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始终不改。他凭着自己的使命感,凭着对传统文化和人民的责任感,凭着他自己乐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始终不松懈的努力,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种种消极的情绪,用工作和精神追求来排遣烦恼,恰如他对自己的评论:“(我的)为人啊,发愤而忘了吃饭,快乐而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而已。”所以,孔子是个饱受忧患而又乐天知命的智者……
  这是孔子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留给后世的基本形象。
  由此不难发现孔子的人格魅力。
  孔子的认识和信念不是空洞、抽象、苍白的,而是他的志趣、灵魂的实际追求和全部感情所系。孔子的一生、全部智慧都是在追求一种体现最高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和理想人生。孔子推崇、倡导的观念与他自己的情感、言论和行为融为一体。孔子所认知的真理同他自己的信仰、心灵、全部生活合而为一。
  这是不是孔子影响深远的真正原因呢?
  孔子在世时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孔子死后弟子们自发地为之服丧三年,还有的自愿服丧六年。竟然有一百余户人家在他的墓旁安了家,为他守墓。两千五百多年来,被孔子膺服的历代中国人一直把他当做“圣人”顶礼膜拜,其中包括帝王贵族、达官显贵、精英学者、平民百姓……
  孔子后来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代师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全民族公认的精神导师,他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哲学道德、学问确立了这样的地位。
  学者姚奠中说:
  孔子几千年来,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领袖,他对民族团结起到了很大的凝聚作用。在中国大陆生活的人感觉不到,在海外的华人则会觉得孔子是他们的精神靠山,没有了孔子,他们的底气、自尊心都会大打折扣。因为有孔子,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才使他们能够自豪地站在外国人面前说话。
发表于 2012-6-28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厚重永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17: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楼主发贴辛苦了,感谢您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1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包头市
深刻的了解了一下孔老夫子的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17 09:33 , Processed in 0.68157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