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42|回复: 8

永城:保障江淮称巨镇 屏藩梁宋护中州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27 2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 作者:李 恒
□ 出处:咏梅网
    永城地处黄淮大平原上,除东北部有芒砀山雄峙一隅,几乎无险可凭,丝毫谈不上山河形胜。然而,永城却地处交通要冲,“东接淮徐,西连梁宋。闭关则两河锁钥,设险则西楚咽喉。虽偏邑之舆图,实豫东之门户。”(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山川》)历史上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兴亡大戏无不在此上演精彩的折子。正是:
  平原瘦水丘山,直凝作豫东门户。泽承汴洛,淮徐案展,交通六路。黍麦飘香,桐花满眼,柳拂千古。向梵铃声里,巴河月影,依煤韵,敲新谱。
  闲把芳郊踏遍,数英雄,顺时来去。庶民旗帜,王侯梦寐,渐成风物。陈庙何存?酂台尚记,丘生造律。就斜阳,细品莺啼燕叫,尽沧桑语。
  翻开《永城县志》,我们可以见到以下几条记载:

  (殷)纣王于十年九月率军1万余人征人方,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往返途经芒、酂及攸地之永。
  甲骨卜辞中的这段记载说明早在殷商时期永城就在兵家必经之地,芒、酂、永作为地名早已载入史册。人方,即夷方或曰尸方,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东夷。东夷诸部落居住在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多次与商发生战争,并因此导致商朝最终的亡国。

  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63年),吴楚联盟破裂,吴攻楚,入棘。
  周景王七年(前538年)冬,吴攻楚,再次入棘。
  这两条记载均出自《左传》。第一件事发生在鲁襄公26年。当时楚国与晋国有矛盾,晋国就用计策动吴国背叛吴楚联盟。吴国新近崛起,正欲问鼎中原,于是很自然地与晋国结盟,发动了对楚国的进攻,“伐巢(今安徽巢县)、取驾(在今安徽无为县)、克棘、入州来(在今安徽凤台县)”。第二件事发生鲁昭公四年冬天,原因是楚灵王联合诸侯侵占了吴国的朱方县。吴国以牙还牙,“伐楚,入棘、栎(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北)、麻(在今河南襄城,一说在今砀山县东北旧麻城集),以报朱方之役。”杜预为《左传》作注的时候说:棘,楚邑,“谯郡酂县东北有棘亭。”这个“棘亭”原址就在今天永城市西南柘树集的东边二里许。《左传》将“棘”与巢、驾、州来、栎、麻等地并举,足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和所处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

  西汉时,县境内有酂县、芒县、砀县、敬丘侯国、建成侯国。
  从这些行政区划的设置可以看出西汉王朝对永城这块地方的重视程度。敬丘是鲁恭王的儿子节侯刘政的封地,建成则是吕后的哥哥吕释之的封地。最有意思的便是这建成侯国,来去无踪,悬念顿生,同时给永城留下了一条歇后语“二郎湖上大雾—现城(成)”,这便是永城的“海市蜃楼”的来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建成侯国(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焦州城)就消失在今天侯岭乡西的二郎湖内,所以在平地上怎么也找不见它的遗存。
咏二郎湖     清 郭捍城
焦州胜地有和无?烟草茫茫水一湖。大雾偶然开幻境,楼台城廓认模糊。
二郎湖畔吊焦州     民国 侯良佐
后人无处觅焦州,唯有二郎水一湖。大雾迷漫现幻影,遥望城堡近却无。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陕北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由凤阳来永,攻城三日,未克西上。
  崇祯九年正月十七日,安徽寿州义军北上,进攻永城四关。二十三日,滁州义军大战明副将祖大乐部于永城
  崇祯十六年秋,永城农民朱世安、燕青、魏豹等起事。
  明末农民军虽然没有在永城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却给永城造就了一位传奇人物———李自成的开国大军师宋献策。
  宋献策虽然其貌不扬,但却机智善谋,精通奇门遁与谶讳之术。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宋献策由宝丰举人牛金星推荐到李自成农民军中,深受李自成的敬重,凡战役战斗计划必先向他征求意见。宋献策向李自成说:“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李自成闻之大喜,拜他为军师。宋献策又根据明王朝政治腐败的现实,借术数指出其“国运将终”。为了更快地建立农民政权,树立李自成的威望,他又提出“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和宣传,对于动员争取群众,鼓舞农民士气,孤立明王朝统治者,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咸丰二年)三月,苏平楼农民苏天福率捻起事,后任张乐行部黑旗总目,号“顺天王”。
  (咸丰四年)三月,赵庄埠(今属顺和乡)农民赵浩然起事,任捻军黑旗旗主,所部万余人。
  永城是当时捻军的大本营之一,高潮时境内有84寨数万捻众,清政府多次派遣军政大员到永城剿捻。至今,永城还流传着捻军在永城马桥集血战僧格林沁的传奇故事。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就痛快淋漓地表现了捻军士卒及周围群众的豪迈情怀,令人不禁想起“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情形来。
咸丰二年半(民歌)
  咸丰二年半     咸丰二年半
  大刀齐头钐。    各地捻子联成片。
  毁了很多日子主儿,  打倒老财分粮吃,
  好了很多穷光蛋。  推翻朝廷坐江山。
  咸丰二年半     咸丰二年半
  拿起刀枪去当捻。  捻皆民来民皆捻。
  县北捉住李老财,   捻子和民一条心,
  城里再把贪官拴。  哪怕清兵有百万。

  1939年1月8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率部由鹿邑白马驿向永城挺进……2月9日,支队领导机关进驻书案店。
  彭雪枫刚到永城时,社会混乱,日伪横行,土匪杂八队多如牛毛,三里一队长,五里一司令。他们分割地盘,各霸一方,到处拉冤过户,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彭雪枫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很快稳定局势,解决了杂八队,迫使日伪军龟缩在县城和几个据点内不敢蠢动。革命队伍也迅速壮大,来永城时人不足四百,枪不满百支,仅仅一年就发展成为一万余人的强大抗日队伍,成功地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11日,已身为新四军四师师长的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壮烈殉国。噩耗传来,全党为之痛哭,陈毅司令员挥笔题写《哭彭雪枫同志》诗八首,以示悼念。
哭彭雪枫同志     陈毅
(其二)
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其三)
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
(其五)
吾人事革命,生死本寻常。所痛风云急,中原丧栋梁。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残部开始总攻。经四昼夜激战,至10日下午,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胜利结束。敌“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在张老庄被俘,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在张庙台被击毙,计歼灭国民党军26.2万余人。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淹没了黄尘古道”,岁月“荒芜了烽火边城”,可是江山无欲人有情,眼前总是“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这些“面容”不是被镌刻在纪念碑上,就是被“记录”在教科书里,从而得以长留在人们心中。于是,他们便成了后人寄托怀旧幽思的载体,探寻时空转换的桥梁,重现人事沧桑的图卷,展示地域风情的画廊。陈官庄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是这样的,李寨乡的“新四沟”和麻冢集的银杏林(彭雪枫在树下办过“抗大”第四分校)也是这样的,西城区的崇法寺塔又何尝不是呢?
宝塔盘云     清 吕永辉
东林古寺迹仍留,七级浮屠居上游。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
盘空直气冲霄汉,孤立雄风震斗牛。闲陟丹梯一凭眺,关心一扫望洋愁。
  这首诗是永城乡绅吕永辉所写的《太丘八景》中的第八篇。东林寺也叫崇法寺,座落于西城区的东北隅,始建于唐代,早已坍废,仅存有北宋绍圣年间修建的佛塔一座。就是这座佛塔为永城增添了无穷气象。八角九层34.6米的高度在古人看来确实是够突兀的啦,纵使吕永辉见到的仅剩下“七级”,也已经是不同凡俗,直让他惊叹到“盘空直气冲霄汉,孤立雄风震斗牛”,从而为永城创造出“宝塔盘云”的一大景观来。如果让吕大人再对崇法寺塔做一番科学的探索,说不定他就会惊诧得说不出话来啦。
  中国的造塔艺术可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南方造塔是砖木结构,以砖为主,角梁、踏步用木头制作。北方塔为砖石结构,甚至以石代砖。崇法寺塔却既不同于南方塔,又不同于北方塔。它以砖为主,接近于南方,但角梁、踏步却是石质,而且角梁用龙头,挑出一个角梁,下挂一个风铃。它以石代砖,却仅是装饰,仍以砖为主,又别于北方的石塔。
  崇法寺塔的内部结构又别是一番讲究,它不同于西安大雁塔的方形壁内折上式,又不同于开封繁塔的穿壁绕座式,更不同于一般佛塔的空筒错角式或穿心式、盘旋式。就如同在外形上融合了南北艺术风格一样,崇法寺塔在内部结构上也将各种造塔艺术融合在了一起:一、二层是穿心式,三层则是穿心带回廊式,再向上又有方形壁内折上式。
  崇法寺塔独特的造塔风格,难道造塔者仅仅是为了标新立异吗?非也。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一种文化的折射。这种南北造塔艺术的融合,正是永城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然。从随唐到明清,一条大运河贯穿南北,永城就处在南北文化交流的缓冲地带,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最终融合成崇法寺塔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后世留下了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样的文化和积淀越深厚,越是人文荟萃,人文荟萃之处也自然地会成为政治经济的繁荣区域,交通会越来越发达,战略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永城便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所以,吕永辉在诗中由衷地称赞它“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
  永城作为豫东的门户,屏藩梁宋,护卫中原,确实当之无愧,至于是否能够“保障”江淮,似乎有待商榷。然而,文学就是要富于想象力,敢于夸张,有想象力才有真性情,敢于夸张,才能显出气魄。所以说,有了文学,坚硬的山石才会生出灵性,有了诗歌,草木也就有了情感。山石草木并非像人一样产生了喜怒哀乐,而是人们尤其是文人们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了山石草木的身上,让山石草木随着自己的情感变化而起伏跌宕。于是,屈子行吟,潇湘为之呜咽;太白逸兴勃发,江河为之恣肆汪洋。泰山并不高,何以俯视天下?岳阳楼才几层,何以名重江湖?这其中起作用的多是文化韵味,因此才会引起后人的纷纷议论。
遣  兴      北宋 李觏
境入东南处处清,不因辞客不传名。屈平岂要江山助,却是江山遇屈平。
  李觏认为,屈原的诗并非得力于江山之助,相反倒是江山因为有了屈原的作品而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这话说的不无道理,许多景致并不见得有多少特别之处,就是因为有了文人的只言片语,从而观者如潮。永城有句土话说是“看景不如听景”,“听景”就是听别人介绍某处景致。为什么耳听的比眼见的好呢?这是因为人们在介绍的时候经过了语言艺术的加工,现实中有的,介绍者说出来了,现实中没有的,介绍者也通过想象进行了扩张,通过语言进行了润色。于是,静止的景观也就变得活色生香。郁达夫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文人不捧名不成”就是这个意思。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湖北辣鸭脖》。说鸭脖在许多地方看来都是不值得一吃的。但因了著名作家池莉的小说《生活秀》一下子声名鹊起,红遍全国。有的索隐家还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番考校,最后得出结论,湖北鸭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楚汉战争时期。
  公元前208年,赵国被困,退守钜鹿,项羽渡漳河前往救援。漳河两岸野鸭很多,壮士们纷纷逮而烹之,美美地打了一次牙祭。项羽的爱妾虞姬也亲自下厨煮野鸭子,随身佩戴的香囊掉入了锅中竟然还不知道。不久,锅中香味四溢,三军将士争而食之,久久不忘其味,士气大振,这才有钜鹿大胜。后来,一个姓屈的伙夫在涮锅的时候发现了香囊,小心地收藏了起来。战争结束后,回到楚地的屈姓伙夫便依照虞姬的香囊配制出秘方,与鸭脖鸭掌同煮,历经两千多年,终成一代名吃。
  不管此说真实与否,湖北鸭脖已经行销全国,却是不争的事实。有着70多年历史、挂着“六大名面”、“城市名吃”等头衔的湖北热干面却比不上一夜之间冒出来的鸭脖子,完全是因为池莉《生活秀》里开鸭脖店的“来双扬”。鸭脖子成为武汉的品牌美食,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有人感慨地说,文人一篇文章,可以把一个不入流的物产捧成天下名吃,同样可以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蛮之地一夜之间变成天下美景。谁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想想看,天下的许多景点,并不见得有多美,却勾引得芸芸众生心痒难耐,必欲一睹而后快,岂不正是因了文人的生花妙笔所致。比如各地流传的“八景”之名,有几个不是文人们的刻意之作?
  徐霞客曾说过:“山之有景,即山之峦洞所标也,以人遇之而成景,以情传之而景别,故天下有四大景,图志有八景十景。”对于“八景”说的始作俑者,现存有三种说法:一曰宋迪“潇湘八景”说;二曰李成“八景图”说;三曰苏轼“虞州八境图”说。宋迪也罢,李成也罢,苏轼也罢,谁是“天下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自高人成八咏,城头怀古耐题诗。”这些地方因名人的题咏得以名扬四海,得以留传后世。如“潇湘八景”、“燕京八景”、“洛阳八景”乃至“永城八景”莫不如是。
  让我们来看看“永城八景”吧。
芒山王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从刘邦斩蛇起义,山头上缭绕的那一层云雾也跟着升格为皇家瑞气。“有云占从龙,云集龙将举。”(赵瑗《芒山十四首》)天子气终究是造化天成,即便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也奈何不得,有谋而无人用的范增又怎能识得破呢?
浍水春声
  浍水,古涣水也,平地涌泉,源远流长。《方舆记》说“睢涣之间出文章”。从远古流到现在,滋润的永城年年春色如新。
隋堤烟柳
  这是一条长达45公里的横贯永城中部的隋运河残堤,万株杨柳,叠翠成行,晓雾蒙蒙,柳色凄迷,随风摇拽,苍翠欲滴,真个是半含烟雾半含愁。
陈庙双松
  双松,亦做霜松。苍劲挺拔,凛然可畏;松梢凝霜,愈见其翠。徜徉其下,追慕太丘长陈寔的“化盗仁风”,受到震撼的岂止是“梁上君子”的心灵? 庙今已不在,松又何处寻?
巴河夜月
  比之浍水的古雅,巴河(今称沱河)则显得新潮多了。尤其是夜色如潮的时候,碧水如镜,明月如璧,佳人如玉,泛舟波上,或漫步岸边,不论冬夏,遑论春秋,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酂台晓晴
  “三面荷花红粉绽,四周杨柳绿荫横。”酂台之美已尽收眼底,但暮雨初收,朝霞呈霁,天地间一片清新。此时登上酂台,自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石岩积翠
  一处平平常常的悬崖,一段文化史上的奇遇。因为有了孔夫子的光顾,山石有了灵性,崖头长出绿树,一片青翠之下,便是氤氲的香火,千年的文化传承。
宝塔盘云
  此乃永城的标志性建筑,八角九层34.6米,楼阁式。从北宋绍圣年间建成以来,900余年,一直俯视着永城这个南北要道上的战略据点,就连东洋鬼子的三发钢铁炮弹也没能改变它巍峨的形象。它的存在已经远远超出了涅磐的意蕴。
  “永城八景”实在应该说是“太丘八景”,一是因为前人作诗多喜沿用旧称,二是因为当初比较完整地写出“八景”诗的吕大人用的就是“太丘八景”之名。
太丘八景     清 吕永辉
芒山王气
岩端紫气满晴空,缥缈云龙在望中。万叠烟云余故国,双轮日月照新丰。
扫除秦楚威犹在,压倒淮徐势尚雄。喜有贤侯开绛帐,弦歌多士坐春风。
浍水春声
横前一带启荣光,四序皆春泉脉长。自古泉流分睢涣,从来色泽焕文章。
剖符调水春犹暖,泛宅垂纶夏亦凉。两岸蒹葭六桥柳,伊人多在白云乡。
隋堤烟柳
长堤一道去悠悠,隋堤遗踪今尚留。柳色空余天子恨,烟光难绾庶民愁。
登临不尽兴亡感,盛世须怀逸乐忧。凤辇龙舟竟销歇,行人犹爱绿荫稠。
  陈庙霜松
霜压苍松冷韵长,荒祠异代祀循良。聚星盛事传千古,化盗仁风被万方。
常听黎民歌惠泽,时来野老颂甘棠。乡人共畏陈君短,党禁书成亦不妨。
酂台晓晴
高台零乱对荒城,几度登临感慨生。三面荷花红粉绽,四周杨柳绿荫横。
我来避暑乘新霁,儒者读书享大名。莫谓丘生同造律,方舆地志辩宜清。
石岩积翠
石岩深邃几星霜,偶此停骖仰素王。四海尽尊夫子学,空山犹辟圣人堂。
晒书台古石阶老,习礼庭空草色荒。屡沐春风拜遗像,书帷诗社两相望。
宝塔盘云(见前)
  吕永辉是位清朝的拔贡、永城知县。拔贡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由于这是向国家贡献人才,所以,选拔出来的人才便被称为贡生,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叫拔贡,连带着这样选出来的贡生也被称作拔贡。吕永辉被选为拔贡,自是满腹经纶,又回乡做知县,对永城了解得更深,也更全面,因而才能写出“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这样不朽的诗句来。
发表于 2008-12-28 09: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这位李恒何许人?
发表于 2008-12-28 16: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吕永辉是位清朝的拔贡、永城知县。拔贡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由于这是向国家贡献人才,所以,选拔出来的人才便被称为贡生,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叫拔贡,连带着这样选出来的贡生也被称作拔贡。吕永辉被选为拔贡,自是满腹经纶,又回乡做知县,对永城了解得更深,也更全面,因而才能写出“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这样不朽的诗句来
您正在看的文章转自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http://www.yongchengren.com/,文章地址:http://www.yongchengren.com/viewthread.php?tid=9296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30 00: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李恒!:牛!
发表于 2008-12-30 0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史书多神话;
还看今朝人!
发表于 2008-12-30 02: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发表于 2008-12-30 20: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潮州市
写的不错,有文采啊!
发表于 2012-11-25 19: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赵浩然俺庄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08: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6-2 17:26 , Processed in 0.83519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