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59|回复: 14

[文化历史] 永城人口迁徙寻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2 2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古代人口迁徙多受政治、经济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大体可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大类。政治方面,包括政府组织的主动移民和战乱导致的民众被动迁徙。政府组织的迁徙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目的,最早的政府移民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之初,徙六国贵族充实国都——咸阳,迁徙中原人民五十万,远戍岭南,定居珠江流域;对永城影响较大的有明朝前期,政府征发山西移民至河北、河南、山东诸省,即明代“山西大槐树移民”。战乱引发的迁徙,以人口大量由北向南迁徙为主线,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两晋时五胡乱华、唐代安史之乱后、两宋时期。受北方战乱影响,人口大量向南方相对安定区域迁徙。经济方面,主要是受土地兼并等经济因素影响的主动移民和自然灾害频繁引发的被动移民。主动移民,如清代,人多地少引发的“湖广填四川”,河南、山东等地民众“闯关东”和“走西口”的自发性迁徙。被动移民,最为典型的是宋代以来,黄河流域自孟津以东中下游地区(如周口、商丘),黄河河水泛滥迫使当地人口向西南相对富裕地区迁徙,此类迁徙是永城人口迁徙的主要形式。
  查阅史籍,近代以前永城地区的人口迁徙,受官方统计标准、统计方法和官方意志等因素影响,历朝正史及地方史志中对人口、土地等记载主要集中在府一级,统计数字和实际人口往往有较大的差距;出于粉饰太平的目的,地方官员对各地人口迁移一般模糊记载,或者直接抹灭不报。永城市人口迁徙具体情况限于地域、行政级别、县志焚毁等因素,在人口迁徙方面的记录较为粗疏,县志中可供参考的记载也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灾荒及部分官员、碑刻等侧面资料,之前四五千年历史仅寥寥数语带过,今据史书记载查漏补遗略作撰述。
  夏商周时期,因黄河河水泛滥,商部落自契至成汤八次迁都以避洪水,商王成汤自商丘(古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今商丘一带)迁移至亳州(今洛阳偃师市西十四里)。这是史书中关于永城一带人口迁徙的最早记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受北方战乱影响,北方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在西晋“永嘉之乱”后,这一时期,“鲜卑、匈奴、羯、氐、羌”为主的五胡军事入侵中原地区,北方地区绝大部分被少数民族政权分割为十六国,西晋王室南迁至建康(今南京),另立东晋王朝,北方世家大族受动乱影响、不堪忍受异族统治,纷纷率领部曲向南方迁徙,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使得江南土著与南下人士成为东晋王朝和南方经济开发的支柱力量。第二次人口迁徙发生在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后,这次战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七年(755—763年),安禄山大军在商丘地区遭到张巡为首的抵抗派的顽强抵抗,但江淮地区惨遭兵祸,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再次开始,伴随着藩镇割据的战乱一直持续到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大量南移,使得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状况。第三次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1161年金朝撕毁了与南宋的和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再次成为主战场,北方人民被迫南迁到长江流域的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以后,于1273年出动大军南侵,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再次向珠江流域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迁徙。永城地处江淮流域、豫东战略要地,是历次战争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正史对人口迁徙的记载不多,但是受历次战争影响,本地人口大量南迁之事必然无疑。封建时代的人口迁徙事件中,最典型的由政府组织的、对永城影响最大的当属“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此次移民,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山西人口大量迁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具体情况如下:
  宋代已降,宋与金、金与元、元与明,以及明初三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原地区持续成为主战场,互相厮杀,连年不息,加上华北平原蝗虫遍地,水旱频仍,瘟疫流行,致使饿殍遍野、“民众流移”。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以后,更是灾荒连年,以至出现“民相食”的惨相;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四月份统计,河南府路饿死者1900余人,饥者27400人,至六月份,河北、河南诸路流民数十万死亡相藉。长期战乱、灾荒导致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积骸如丘,几无人烟”。据成化版《河南省志》记载,洪武年间,在河南所辖十府十二州八十八县中,有十三个州县,户数都在一千零一户之下。
  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加强对中原地区的开发和控制,明王朝开始组织民众屯田,大规模向华北、江淮地区移民。移民的基本原则:把人多地少的“窄乡”农民迁到人少地多的“宽乡”去屯种。当时北方地区,特别是山西一带受战争破坏较小,四境安谧,多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地沃水足,人烟尤为稠密,成为移民来源的首选地。自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政府先后18次从山西南部向华北、江淮地区组织移民,凡“多丁少田及有丁无田”之家,都在迁民之列。明政府在山西洪洞县城北贾村中的广济寺“设局驻员”,进行移民登记造册,发放“凭照川资”,然后编队遣送各地。因寺旁有一棵大槐树,树上有许多老鸹窝,故而有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的民谣。当时移民主要源自是山西太原、平阳二府和泽、潞、辽、沁、汾五洲,大致包括今之太原、临汾、高平、阳城、陵川、沁水、晋城、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平顺、榆社、和顺、左权、沁源、武乡、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石楼、临县、洪洞等广大地区;主要迁往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河南省迁入的山西洪洞县移民共分布106个县(市),永城正是移民迁入县之一。即便如此,永城当地人口数量仍然增长缓慢,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368年—1424年)仅有1733户,16962人;至一百年后的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连带当地驻军、医生、匠人等官方人口才增长至4489户,30327人。
  明清两朝,永城人口迁徙除了受明末清初之际的清军入关战争影响外,还有因黄河泛滥引发的小规模人口流动。清军入关对永城人口迁徙的影响,据《永城县志》记载人口数量变化可窥见一斑。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1661年),革除军民医匠诸名色,除去逃亡人口不计外,永城共有丁口21255人,与嘉靖年间相比损失近三分之一。此外,宋朝以来的黄河泛滥成为永城人口小规模迁徙主要诱因。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杜充为阻挡金兵南侵,于河南滑县地区人为决河,遂使黄河河道东决夺泗入淮,从而揭开了金代黄河(主要是下流)多次泛滥成灾的序幕。经过几次大决堤,黄河河道南移,改道后的黄河常常数道并行,彼此迭为主、副,河道极为混乱,北至天津,南至淮阴的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是黄河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的范围,永城地域恰好处于黄泛区内。永城因黄河泛滥受灾史实在《明实录》中仅洪武、永乐、仁宗三朝就有两次记载,而县志中受灾记录亦可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周正纪的《疏浚山城集一带沟渠记》得以侧证,“纪于乙丑冬始莅永,时适遭水荒,流亡载道,以为水之祸永何如是烈也!”“至戊、巳两年五六月之交,淫雨弥旬,自堤之南北竟成巨浸。”而见于《永城县志·灾异志》中明确记载的因灾荒引发的人相食事件就有5起之多,其中尤以明万历二十六年和清乾隆五十年两次灾荒记载为最。明万历二十六年,因河役繁兴,瘟疫频行,大饥,人相食,虞城人杨东明绘《流民图》以上,方得赈灾而解;乾隆“四十九年冬,无雪雨。五十年春,大旱,麦秋全无。四月初十日午后黑风,昼晦,至晚始明。十二日冰雹,无禾可伤。六月二十四日地震……百姓死亡逃散,人相食,母子相食者亦有之。幸有晋民商于中州者,并上江、宿、蒙、颖、亳之殷富者,见永邑房地价值百金(百两银)者,三两五两就卖,因有买房地者。百姓仅存十分之二。”清代汝宁通判赵师鼐赈灾时,哀永城民人罹灾所作诗作《白头叟》窥见水灾之害,“二麦甫登场,阴雨随其后,”“断续三月久”,“道逢壮男子,挥泪挈家走”。可知,人相食事件与小规模的人口被动迁徙同时进行,所谓“十室九空”一词用于此时并不为过。
  清中期以后,黄河水患已有所缓解,但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生凋敝,民众仅能糊口度日,受小农“安土重迁”思想影响,迁徙人口数量及规模呈递减趋势。建国前,一场人为的灾难,再次引发了商丘、周口地区的人口大规模迁徙。
  民国三十六年(1938年),国民党政府为阻挡日寇南下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堤,河水淹没豫、皖北、苏北等66个县,造成5.4万多平方公里的黄泛区,永城亦属其中之列;致使125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丧命,商丘、周口一带流民四起,携家带口向省内西南部的南阳一带迁移,直至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人口迁移才逐渐停止。此次永城人口迁移以自发为主,具体迁徙人口数量及方向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仅能从南阳一带1938年以后流民迁徙的文史资料,以及从存活下来的流民口耳相传的事实中得以侧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永城人口规模较大,永城人口迁入较少,以迁出为主。特别是1959年后,迁出原因多是政策性支援边疆。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止,永城人口持续性迁往新疆、黑龙江数量较多;迁往内蒙古、甘肃、青海有阶段性,人口数量不大,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逃荒和逃避政治批斗者为多;迁往湖北者人口较少,以逃荒者为主,政策性迁移为辅。进入21世纪,人口迁移以经济发展需要为主要诱因。如:随着永城煤矿的大规模开发,煤矿企业为了满足用工的需要,便于管理,引进外地劳工代替本地劳工,致使2000年以来,外来人口增加2万多人,而本地人口的流出仅仅是正常的社会交流性流动,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导致永城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总而言之,永城人口迁徙受史书记载、统计方式、官方意志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取精确详实地迁徙数据,只能根据史书内容大略归总,据迁徙事件、原因、大体方向等内容部分还原历史事实,至于迁徙具体情况,如迁徙人口、迁徙过程、迁徙地、迁徙结局等具体细节缺乏必要的族谱、墓志铭、会计统计数据等资料的支撑,无法还原历史原貌,颇为遗憾。
发表于 2011-10-12 2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听老人家说我们是山西来的
发表于 2011-10-12 20: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楼主发贴辛苦了,感谢您的分享!
发表于 2011-10-12 2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都是地球村的~
发表于 2011-10-12 2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据说都是山西大槐树下的,没有考证。
发表于 2011-10-12 2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前来围观此事,俺表示关注。
发表于 2011-10-12 21: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金华市
前来围观此事,俺表示关注。
发表于 2011-10-12 21: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帖子不错俺小小的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1-10-12 21: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发表于 2011-10-12 2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楼主发贴辛苦了,感谢您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3 06:22 , Processed in 0.67964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