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15|回复: 9

[百姓心声] “梁上君子”源太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09: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 陈玉岭
    就像是回眸的一瞥,一千八百多年的岁月一晃就过去了,我们从现存不多的文字当中,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东汉末年在古太丘所发生的事,人们的目光会久久地停留在那里。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在纤陌纵横的原野上,一对夫妇驾着一辆牛车,车上装着玉米、谷子等种子,他们不是去耕种土地,而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行走,遇有贫困的庄稼人,就把车上的种子送给人家,而且分毫不取。车上的种子不是官府的,是他们用俸钱买的,专门接济穷人用的,这对夫妇就是时任太丘长(相当于县令)的陈寔和他的妻子。
    古太丘是一个小县,陈寔在那里任太丘长也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由于他为官清廉,力行仁政,视民如子,惟尚德化,所以把所辖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空牢无讼”的景象,他的人格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当地民众。虽然过去了将近两千年的时光,人们对他那些为民、爱民的往事仍然津津乐道。
    陈寔任太丘长时,除了时时前往乡下体察民情外,亦有晚上脱掉官衣官帽,以布衣平民的身份穿行于太丘城大街小巷的习惯,其目的也可能是用这种方式探听民意吧。
    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陈寔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独自走出县衙的后门,在大街上散步。忙碌了一天的民众只有在这时才感到生活赐予的芳香。大街两旁的铺面灯火通明,吆三喝五的猜拳声不绝于耳,陈寔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是用鲜血浸染的时代,宦官外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为了一己私利,彼此征战杀伐,民不聊生,自己所管辖的地方能有这么一个安定祥和的局面是多么不容易啊!
    就这样他就顺着大街继续前行,走到邻街的一个繁华地段,就听到从小店里传来悲切的哭声,这和周围的一切显得很不协调。陈寔推门进去,原来是店主在哭。陈寔问他:“为何这般伤心”?
    一句话触到了痛处,店主哭得更伤心了。原来这家店主人姓张,是外乡人,听说这里有个好县令,干生意不受人欺负,就携家带口到这里来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妻子不幸染病身亡,因给妻子看病,倾尽家产,为了维持生计,就向邻店的富商李某借了十两纹银。不料李某为富不仁,欺张三不识字,将借贷契约上的年息改写成月息。如今期限已到,如果张三不还本还息,李某就要抢占他的店铺顶债。
    陈寔先是安慰了张三几句,让他稍安勿躁。然后走出店门,他又从其他人那里了解了张三的情况,众人皆反映张三为人忠厚,人缘很好,所述情况属实。因李某是本地大户,人们明知张三受屈,却敢怒不敢言。回到县衙,陈寔寝食难安,张三已经在契约上划了押,白纸黑字,怎么办?思谋良久,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一方面派人四处张扬造势,说张三是他老家失散多年的姑表亲戚,一方面让人贴出盖有官衙大印的告示,张三做生意的那条街上要拆迁扩街。
    李某看到告示很是着急,就托人去找陈寔求情,能否不扩街。有衙役给他说:“我们当差的在陈寔面前很难说上话,你最好找他表弟说情试试。”
    李某问:“他表弟是谁?”
    衙役告诉他:“就是你隔壁的张三啊!”
    李某一听傻了眼,真是冤家路窄。无奈就去找张三,再三陪礼,承认自己在契约上做了手脚不对,并把契约当面撕毁,借的银子也不要了。陈寔找到了证据,当即升堂。李某这才知道上当,但是为时已晚,只得招供。陈寔据律判罚李某纹银百两,并出让三间店面一并交给张三,让张三开一个“慈善店”,专门用来招待穷苦百姓及落难之人。旁观的百姓一听,无不欢呼雀跃,大呼陈寔“青天大老爷”。
    这段民间传说有多种版本,其内容大同小异。但这只是陈寔众多爱民事件中的一件,明代一个叫张纶的文人曾到过永城,瞻仰了陈仲弓祠后,写下了很有影响的《太丘古祠》一诗:
    古祠烟锁几经秋,文范先生在此留。
    窃竹穷民无病涉,投梁君子有恩酬。
    一生清节铭贞石,千古高风长太丘。
    桓衮累征终不就,功名识破水中沤。
    诗中涉及到两件事,一是一个竹匠的母亲有病卧床,为给母亲治病,竹匠翻墙越院到陈寔家的竹林里偷竹子,被当场捉住。了解实情后,陈寔不仅没责罚,反而送竹子给那位竹匠,让他编织物品卖钱给母亲治病,被传为佳话。
    另一件事,就是已经载入史册的“梁上君子”的故事。有一年的荒年,一个小偷进了陈寔的家中,躲在屋梁上,准备等陈寔及家人睡觉后偷东西。陈寔已经发现了那个小偷却假装没看见,过了一会儿,他把家人叫到跟前,训诫道:“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不好好把握时间,努力上进,老了就来不及了。所以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将来对家庭、社会有所贡献。世上也有一些人,不知努力,只思享受。当然这种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你们抬头看这位梁上君子就是一个例子。”
    小偷一听大惊,赶快从屋梁上下来,跪在陈寔面前,请罪求饶。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反而开导他:“看样子你不像坏人,可能因生活所逼。”说罢叫家人拿出两匹绢和一些银两送给小偷,让其知过改过,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个故事就这样被写进了史书而流传下来。
    有人曾说,陈寔是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走上不朽的,指的就是“梁上君子”这个典故。其实这话不够全面,他为官清正,黎民安居乐业,以德行受人敬重,遇有讼事,公正严明。就连当时的盗贼都感念他的恩与德,特自定了行规:“偷富人不偷穷人,偷恶人不偷善人,偷盗时不抢掠、不惊扰事主。”
    毛泽东主席在读《后汉书·陈寔传》时,以他政治家的特殊视角批注:“要像陈寔教育小偷那样,肯定‘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可见,陈寔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小偷,堪称中国历代官员形象的一个经典。
    为纪念陈寔这位县令的功绩,后来永城人民在太丘集东南一公里处建陈仲弓祠及陈公庙,遍植松柏,“陈庙霜松”曾被列为永城八景之一。岁月如烟,由于在战乱及文革中受到破坏,如今祠庙及松柏已荡然无存,但陈寔的英名却永远地留在了永城这块土地上。清·光绪二十九年编撰的《永城县志·碑记》上曾记载着这样一段话:“乃永城有陈太丘良规在,余素恿慕公而竟踵公治。履官以来,注厝区画,少不类公者,即竞竞止、不敢发往。太丘俗,好争且多盗,迩来盗稍稍息,民之争亦稍稍息。依稀乎曩太丘长之世。汉传有云:‘宁为刑罚加,不为陈君短。’读兹语,则陈公凛凛有生气,余固因公治以修吾治……”
    陈寔死后,谥号为“文范先生”。在中国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人民崇尚的历史人物唯一的标准就是“德高为范”,可见陈寔的善德是感天动地的。
    陈寔这位爱民如子的贤官,一定会像包公、海瑞等清官一样永垂青史,一直不朽下去。
发表于 2011-5-26 09: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太丘?太丘?太丘?
就那个太丘?
发表于 2011-5-26 09: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实话实说,没有看懂。
发表于 2011-5-26 09: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对  就是那个太丘
发表于 2011-5-26 1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欣赏了
发表于 2011-5-26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拼音:shí(实)
发表于 2011-5-26 1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1-5-26 18: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1-5-26 18: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听说过
发表于 2011-5-26 2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来学习的,第一次听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6-2 20:00 , Processed in 0.74604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