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030|回复: 92

[百姓心声] 永城的柏山就要永久性消失了!(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 1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永城人士 于 2012-2-21 11:51 编辑

永城的柏山就要永久性消失了!
作者:一高教师 洪浩

没有多少人知道芒砀山的幺弟——柏山
  说起永城市的芒砀山,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它在广袤无限的豫东大平原上一山独秀,倍显挺拔,更因为它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毫不夸张地说,是芒砀山的山石砌就了中华大汉王朝的根基,是以芒砀山为代表的灿烂的汉梁文化成就了世界东方封建文明的辉煌。
  芒砀山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闻名于世,但对于永城市境内的另一座山——柏山,知道的人则少之又少了,甚至好多好多的永城人竟也不知道芒砀山还有一个幺弟柏山。
  柏山,在永城市老城东南十五千米处,浍河比岸,属黄淮平原剥蚀残丘,为寒武纪石灰岩峦,面积仅0.12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46.9米。
  思想一下也难怪世人不注意它。一方面,它的面积仅0.12平方千米,换算起来,方圆才350来米,约合180亩地的样子,相当于一个中等村庄的占地规模。另一方面,其最高峰才46.9米,而永城市地面平均海拔33米,这样柏山的相对高度不过十四五米。如果隔了村庄、树木或者站在远一些的地方张望,根本就看不见它。柏山山顶覆有一层赤黄色的风化土,裸露的岩石也是风化状,远望,与一个大土堆无异。尽管如此,走近它又见过大山的人绝不会发生误会,一下子就能判断出它是一座山,一座自然形成的岩石山。那山坡的缓陡曲折,山势的起伏跌宕,轮廓线的回环变化,完全是山的典型形态,人们一眼就可认定,柏山是大自然孕育的一座缩微山,是山世界的袖珍儿。
  柏山归属永城市侯岭镇,在芒砀山正南偏西方向,距离芒砀山约一百市里。芒砀群山有大大小小山头十几座,主峰海拔156.8米,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这样看来,柏山的确是芒砀山的小弟了。
  山对于豫东来说是异常珍稀的,芒砀山就是被人们广知的豫东平原的唯一,那么,小布点柏山就是千里大平原上的“唯二”了。揣摩一下,这千里大平原上的“唯二”也是弥足珍贵的,是大自然经过五亿多年的地质演化才孕育出来的。
  请教地理教师,才知道豫东地质地貌的演化情况。
  大约五亿七千万年前,地质上的寒武纪,永城市连同长江以北的皖中皖北地区均是浅海环境。那时,陆地上还没有动植物,海洋中红藻绿藻开始繁盛,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等开始繁盛,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等发育。到了距今约五亿年的奥陶纪,海洋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和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类发育。这样,正是经过一二亿年海洋生物繁衍连同其分泌物沉积形成了一千多米厚的碳酸盐类岩石,即石灰岩。芒砀山和柏山的主体岩石,乃至豫东皖北土层底下的岩层就是这样形成的。
  大约一亿年前,即地质年代的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一起挤压碰撞,使原为无垠沧海的青藏高原的广大区域迅速隆起,变成了平均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原,成为当今的世界屋脊,成为所谓的地球第三极。推想,伴随着这种剧烈的地质演变,和青藏高原同处于太平洋板块上的永城和皖北这一区域也迅速抬升,原本的浅海海域,变成了大片大片的陆地。由于地球内部构造的不均衡性,也由于地球内部动力的方向问题,在地质运动的过程中,必然有岩石受挤压隆起、凹陷或断裂,这就形成了地球表面山川河流等高低不平的地形地貌。有的地方,地球深处的岩浆从岩石缝隙中涌出,也会形成火成岩山峦。分析起来我们豫东以及皖北的广大区域,正位于太平洋板块西边缘远一些的内侧,既不会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受力那么剧烈,抬升那么厉害,也不会像曰本、台湾以东太平洋深处的岩石那么平静,这样就形成了这一区域特定的地质过程和地貌:在由浅海抬升为陆地的过程中,伴随着一次次强烈的地震,大部分地方受力均匀,平均上升,只有极少数地点受力不均或岩石脆弱才有岩石隆起或者岩浆涌出形成了山,于是在河南的最东部和安徽北部相连的广阔的平坦坦的原野上就有了一些呈线状排列作点式分布的孤立山头。这些山包括永城的芒砀山、柏山,安徽涡阳的石弓山,还有苏北徐州的云龙等山,安徽淮北的香山,肖县的烈山等。这些山均被称为黄淮平原侵蚀残丘。总结以上,永城市的芒砀山、柏山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我们把芒砀山比作大自然刻意为永城美男塑造的高高的额头的话,那么,柏山就是大自然不经意间为永城点下的一颗下颌上的美痣了。
  大多数永城人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芒砀山和柏山这样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地质隆起带,哪有豫东千里大平原上独有的永城境内的丰富矿藏。永城地下有储量三十多亿吨的优质无烟煤,还有磁铁矿和岩石矿等。打开永城地图,人们一眼就可以发现永城煤田的分布规律。如果我们在芒砀山和柏山之间划一条直线的话,那么永城的煤田就分布在这条线的两侧。这条线的东侧有刘河矿、車集矿、高庄矿、新庄矿,西侧则有薛湖矿、陈四楼矿、城郊矿(中心在永城老城)、新桥矿等。这些矿均是呈与芒山柏山这条东北西南地质隆起线平行的斜线面分布。很明显,芒山柏山和安徽涡阳的石弓山一线是皖北地质隆起带的西边缘。这条线以西直到郑州以东的广大地区可能是板块挤压形成的岩层凹陷带,所以淮北煤田、宿北煤田和永城煤田自然成片,延伸到永城太丘李寨斜线以西戛然而止,此线以西就没有煤了,就是有煤也埋藏很深,没有开采价值了。这样看来,的确,没有芒砀山柏山的隆起支撑,就没有弥足珍贵的永城煤田。
  永城市北有芒砀山,南有柏山,或者说南有侯岭。芒砀山奠定了永城市在中国文化史的重要地位,柏山和侯岭则支撑托起了永城市的城市经济。永城市的“北芒”“南岭”正可谓卧虎藏龙之地。我们不妨细心观察一下,北面芒砀群山,多像一头尾西头东曲颈而卧的巨虎啊,南面柏山侯岭则是一条龙。柏山的崛起,带动了其所在地侯岭地下岩层的抬升,从而增高了侯岭地面的海拔高度,大概侯岭之岭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准确说来,侯岭是一条地下山岭,其形状绝像一条龙,其突起的龙脊就是现今的侯岭集一带,这里可能地势最高,因为这里是沱河浍河的分水区。龙身龙尾则是由侯岭集一带向北到东十八里、谢酒店再到沱河北岸的演集镇的带状地方。那么,柏山就是这条龙的微微翘起的龙头了。永城市的这条地脉之龙,尾搭沱河,头枕浍滨,才使永城灾祸不降,年丰岁稔。可见柏山以及其所在的侯岭是永城市地气风水汇聚之地,是永城市的祥瑞灵秀之源。看来,永城市在豫东鳌头独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还是有点山水形胜方面的原由的。
  上面的说法,既是客观的地理说明,又有点宿命的意味。宿命的东西不可靠,但时下所谓的地脉科学又很盛行,笔者一时也说不清楚。不过完全抛开宿命,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正是由于柏山崛起,侯岭抬升,地下无煤,才使演集镇的谢庄一带和侯岭镇的东十八里、谢酒店一带地方成为了永城市的新城基址。沱河北岸的演集镇成为了永城市新城的行政生活区,而沱河南岸的侯岭镇成为了永城市新城的工业区。现今演集镇地盘的永城新城发展建设得当然十分不错了,但是沱河南岸的侯岭工业区更有发展前景。就说眼下,煤炭集配站、运煤铁路线、裕东电厂、永煤集团的煤化工基地,还有大大小小的神火集团、永煤集团的附属工厂企业全在侯岭镇。可以说,如今的侯岭镇已经成为了永城市的工业心脏。眼下淮永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正从柏山脚下穿过,其连接永城新城的高速道口当然又在侯岭。基于这样的优势,侯岭已经在新城沱南永宿公路处建起了新镇和颇具规模功能齐全的开发区,这样,永城新城的繁华区将向沱南大幅度地拓展,进尔有可能把大半个侯岭镇都包容进去,前景异常光明灿烂。
  坐下来仔细想想,柏山所在的侯岭几乎占尽了永城市的地理灵气风光。演集镇南部和侯岭北部巧赶永城煤田大开发的千年机遇,一夜之间,荒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孤陋变文明,贫穷变富庶,原本的野原农田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宝地。再看那些地下富藏煤炭的地方,家毁人迁,汪洋一片,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失去了永久的基业。两相比照,必然令人心生联想:世界上的有些事情真真非人力所致啊。总之,永城市的柏山其貌不扬,但内里确实不简单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声望 +1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旭日东升 + 5 + 10 写得太漂亮了!你怎么知道那么多我家乡‘侯.
火龙果 + 5 + 10 评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8: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永城的柏山就要永久性消失了!(二)

柏山是座文化山,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小小柏山,又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商宋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今的商丘连同永城市等周边的广大地区是商部落的始居地,是作为直接的母体孕育了中国商朝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夏朝后期,一是因为大禹王及以后几代国君领导治水的功效,二是因为天文周期中洪涝期的逐渐结束,商丘永城这一区域的气候环境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生产生活条件也跟着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商丘土地平旷而肥沃,气候温和而湿润,于是商部落就飞速繁衍发展起来了。后来,商部落进一步发展强大,商汤王就领导商部落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疆域空前广大,以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高度发达,生产经济空前繁荣昌盛,所以商丘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时候就成了人类的一个文明中心。
  商朝时期,在今山西境内的岐山脚下,周部落飞速繁衍发展起来。到了周文王时期,周部落成了商朝属下的一个强大侯国。周文王推演《周易》,推行王道,国内和谐安定,百姓富足,周边侯国或部落的百姓纷纷归附。周国日益强大,周文王又聘请了智谋老叟姜子牙辅佐国政,使周国如虎添翼。后来姜子牙就辅佐周武王灭掉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为了稳固统治,就把商朝遗臣分封到商朝的始兴之地,称为宋地,即今天的商丘一带,这就是宋的由来。那时永城市境就归属宋地。
  周朝的时期,宋地虽然失掉了以前政治中心的地位,但依然是区域政治中心。尤其东周时期,王道衰微,文化东渐,商宋地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繁荣,成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例证很多,以现今商丘为中心的地区出现了许多位思想文化先驱、哲学大师。永城市就是孔子的祖籍地,史料记载孔子先祖五代以上祖墓均在永城市的龙冈镇。《左传》记载,孔子的先祖弗父何是宋厉公的兄长,应该拥有宋国君位,但是他把国君尊位让给了弟弟宋厉公。弗父何的后代正考父辅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代国君。正考父的儿子孔父嘉担任宋国司马,被华父督杀害,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就逃奔到鲁,经过五代就生下孔子。这证明后代兴盛的以孔子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也是源于我们宋地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乡在宋地的鹿邑。庄子的故里在宋地的蒙,其墓在商丘的民权。庄子是一代哲学家、思想学、文章家,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墨子也是宋人。《永城县志•杂识》上说:“墨子,名翟,宋人,仕宋为宋大夫,外治经典,内修道术,著书十篇,号曰墨子,世多崇之……墨子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可知,荣禄非常保,将委弃俗流与赤松游耳。入周狄山,精通道法,想象神仙。(《列仙传》:周狄山在芒砀北)”虞城有仓颉墓,相传仓颉是黄帝的臣子,是他创造了汉字。总之,儒家、道家、墨家等学说都是在我们宋地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高度活跃的文化环境,怎能孕育诞生这些文化名人名派?如果没有高度自由的学术氛围,何来如此的文化辉煌?
  说到商宋地文化,自然就要提到永城市的柏山,因为永城市在宋地文化中占有相当的份量,山又是宋地的稀有地理景观。清光绪二十九年本《永城县志》记载:“柏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浍水之北。其山下有柏山集、古宿城。按此山即宋梧台,出(玉)石,即宋愚人得玉处。”这段文字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按语。按语的意思,柏山就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梧台,是著名典故宋人献玉中宋愚人拾到宝玉的地方。关于宋人献玉的典故,《归德府志》上记载:“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侧,归而藏之以为宝。周客闻而往观焉,主人乃斋戒七日,端冕元服以发宝,革匮十重。客见之,因掩口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这段文字彰显了两点信息:一,宋愚人是从梧台之侧捡到燕石的;二,宋愚人得燕石认为是珍宝拿给人看的情况。而《左传》对于这一典故是这样写的:“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固敢献之。’子罕曰:‘尔以玉为宝,吾以不贪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地,不若人有其宝。’其人稽首而去。《春秋左传疏》按:此玉出柏山。”如果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大意是这样的:有一个宋国人捡得了一块宝玉,拿了要进献给宋国大臣子罕,子罕不要。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匠看,玉匠说它是块宝玉啊,因此我才敢拿了来献给您。子罕说:“你把玉石看作宝贝,我把不贪看作宝贝,你把它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宝贝,不如咱们都拥有自己的宝贝吧。《春秋左传疏》上说,这玉石就出在柏山”
子罕是谁呢,子罕是宋国宋戴公的六世孙,姓乐名喜,字子罕,是宋国名臣。《永城县志》把子罕列入永城名贤。《永城县志》上说,子罕墓在永城市老城北关二里的地方,子罕的孙子乐祁梨也在《永城县志》所提名贤之列,为宋国司城官,即大司空。
  宋愚人献玉的典故,当然意在颂扬我们宋国的名臣子罕清廉不贪,但那个被称为愚人的宋人,怎么算得个愚人呢,我们应该叫他诚人,至城之人;直人,直爽之人;善人,至善之人。试想,这一典故既显示了我们商丘仕宦清廉不贪的高风亮节,又显示我们商丘普通百姓的至诚至善。总之,一部珍贵的文献,一则著名的典故,就奠定了永城的柏山在商宋地文化史上的地位。
  柏山,在浍水之北,准确地说,是在浍河北岸,所以柏山浍水属同一文化源流。《永城县志•山川》载,“《传》曰:‘睢涣之间出文章。’”睢,古睢水,自河南开封县东鸿沟分出,东流杞县、睢县,经宁陵、商丘南、虞城、夏邑、永城市北,经安徽的睢溪县,南下流入古泗水。涣,涣水,就是柏山脚下南边的浍河。《水经注》记载:“浍水即涣水。”其西接亳州,经永城和安徽宿县的临涣集流入淮河。“文章”,意思是有花纹的丝帛。可见远在距今约二千五百年的时候,睢水浍河之间,以柏山为中心的宋地的人民就发明和掌握了非常成熟和高超的蚕丝纺织技术。养蚕抽丝,再把蚕丝织染成花纹分明色彩鲜艳的丝帛,这在当时的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了不起的高技术。《左传》上独独提到“睢涣之间出文章”,已经很有证明力了,证明中国的其他地方没有此纺织技术,或者有此技术也远远达不到我们这一地区的水平。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而《春秋》三传中的《春秋左氏传》是最权威的古籍,因而《左传》的绝早地位就铁定了商丘永城在中国丝绸史上的地位。《永城县志•杂识》又载:“永邑乡村多种桑,蚕成,妇孺捻丝织绸,名曰土绸,坚白异常。《汉书》云:‘睢涣之水出文章,宗庙黻黼衣裳用焉。’取其质坚而暖,年久不敝也。魏武帝云:‘声价当在蜀锦吴绫之上。’前明织造局,遣乌材至亳州采办充贡,染成朱紫色尤鲜,以作宫眷之用。今罢贡。《虞新初志》豫觚钮玉樵作。”分析以上文字,可以判断,汉代的时候我们商宋地的丝织技术进一步发展,产品被用于隆重的宗庙祭祀方面,价格比著名的蜀锦吴绫还贵。明朝前期,永城县产的这种所谓土绸成了皇宫专用的贡品,足见其织造技术的独特,质量的上乘。上面这段史料表明商宋地的丝织技术不是独步一时,而是几乎领中国丝织技术从春秋到明朝时期约两千年风骚。然而种种原因,到了近古和近现代,我们这一地区没能接续丝织技术及丝织经济的良好基础而发展成为中国的丝绸文明中心,但是我们商丘永城在中国丝织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是什么?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是丝绸,是陶瓷,是纸、火药、茶叶。汉唐的丝绸之路,明清的海路丝绸贸易,乃至现代中国南方的丝织经济丝织文化都是源于睢涣之间我们商丘永城的。一定意义上讲,是商丘永城托起了中国的丝绸文明。
  积淀于柏山的文化内容很丰厚,除了上面见诸史籍的可靠记载,还有很多种种民间流传的故事,限于本文篇幅,不能一一叙述。另外,柏山脚下有柏山集,古宿城。其所说的古宿城,现在叫“古城”村,离柏山很近很近,归属安徽宿州市。我怀疑此古城可能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关公、张飞“古城会”之古城。《三国演义》写刘、关、张在徐州战败失散后,张飞无路可走,只得望芒砀山而去,占山为寨。后来张飞领兵外出借粮,偶过一座山城,入县借粮,县官不给,张飞大怒,就驱逐了县官,自掌县印,占了县城,安营驻军,等待刘备。后来关公从许昌出发,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在古城与张飞相会。这古城可能就是柏山脚下的古城。第一、《三国演义》上说,古城是一座山城,因为除了靠近徐州的香山烈山之外,向西的其他地方没有山,只有柏山下的古城才可能被称为山城。第二、张飞是到芒砀山附近县城去借粮兼打探刘备消息的,所走距离不会太远,因而古城可能就是离芒砀山不远的柏山下的古城。第三、当时曹操在许昌,刘备在汝南,关公先从许昌向东北到河北袁绍处去寻找刘备,听说刘备已去汝南,就又折转南下,自然要从许昌以东徐州以西曹操驻军的夹缝地方穿行。这样,途经我们商丘永城一带探听到张飞在古城的消息也是自然的事了。第四、地名又是如此的吻合。以上只是笔者的初步感性判断,还有待详细的考证。
  这样看来,柏山文化确实令人着迷啊!

06年4月16日骑车探访柏山,忧心忡忡,食不甘味
  笔者很早就对柏山充满了兴趣。柏山本身的人文气,柏山附近古焦州城一夜沉陷成湖的神奇传说,还有“五八”年“大跃进”时人工在平地上挖起的几百亩面积的侯岭莲花塘等等,这些都促使我要亲自到柏山去看一下,而且要骑自行车去,这样才访得方便,探得清楚,游得过瘾。
  06年4月16日是星期天,整巧我又没有什么要紧事,早上八点钟,我一个人就骑车从永城老城出发了。因为不知道具体路径,我还带了张永城地图,就放在自行车的前车筐里。
  出了永城市老城向东南,又沿着通往永煤集团煤化工基地的水泥公路直向正南方向走,走到田野深处,感觉真是美极了。田地里尽是绿油油的麦子,纵横的道路两旁、大小的河边沟边都长满了高挺的树,放眼望去,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整个空间仿佛都塞满了绿,一下子就使人有被泡在绿色海水里的感觉。阳光照着,春风吹着,天上有鸽子燕子,柳絮随着飞,空气中充满了槐花香味,绿田深处还有一两块艳黄艳黄的油菜田。谁说平原没有风景?平原之景更柔美,更恬静,更开阔,更令人心旷神怡。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8: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永城的柏山就要永久性消失了!(三)

  我摸索着前进,也舍不得骑车骑得很快,一边骑车走着,一边看车筐里展开的地图,对照这是什么村,那是哪条沟等等。上午十一点钟的时候,我看见一条从东向西的带状施工工地,我估计这就是正在施工的淮永亳高速公路。各种机器一线排开,正在进行打桩基、挖土方、轧垫层等施工。这是从安徽淮北穿永城到亳州的一条高速线路,可能是中国从连云港经徐州到毫州直向西南的大交通动脉的一部分。那建设场面很令永城人振奋,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后,永城市境内就有两条高速公路穿过,使永城市人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也有利于永城市的经济发展。
  到了高速公路工地,估计沿路基向东就能找到柏山。我推车而走,正好看到一位在工地边闲逛的村民。我向前搭讪,询问柏山的位置,他指着东边的村庄告诉我,就在庄那边。我望了望,只见村庄,不见山影。我们两人下了高速公路路基,沿着一条沟岸向正东方向走。看穿着,听言语,我估计我的同路是一位退休在家的原公职人员。整不错,一聊,他说他姓冀,家住柏山东北角的冀小楼村,原在侯岭镇政府工作,几年前就退职居家。现在孩子们都成家另过了,不用他操心。他每月几百元钱的退休金,还和老伴种了二三亩地,吃用不愁,生活得平静而满足。现在种地都是机械种收,很闲,所以就天天到高速公路工地遛弯,一来运动运动,二者看看新鲜,比在家呆坐着心里敞亮些。我们聊农民种田政府补贴、农民享受合作医疗补助等等话题,所以他认为我是从市里部门里下来察访的人员。我告诉他我是趁星期天来柏山闲玩的,于是我们的话题自然就转到了柏山、古城、二郎庙湖、“五八”年“大跃进”挖沟挖莲花塘等等上面。冀同志说话轻声慢语,舒徐自然,尤其对侯岭镇“大跃进”时的情况和人事知道得很多。
  我们走到紧靠柏山西边的村庄李山寨,才见了山村的一些特有迹象,石块基础的房子、石垒的猪圈羊圈、胡乱堆放的石片子石渣子等等。从村的西边偏北的地方进村,向东就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山路了。地势一步步抬升,脚下全是红黄色的粘土,有一点盘曲,个别地方露出了风化石层。继续走,好像地势又高些,走出村东口,一眼就望见了很深很深的一片颇显宽阔的石塘,也望见了柏山的山头,我也才有了登上柏山的感觉。
  我的心一下子沉下来了。扎下自行车,我和冀同志一起站在石塘的西崖边上,像打翻了五味瓶,心里很不是滋味。观察判断一下,柏山原先可能有南北相连的两个小山头,呈微偏的西北东南走向,西北东南两面的缓坡延伸较远,山上面覆有一层厚薄不均的红粘土,山的轮廓线盘曲回环,原貌的柏山一定很美。再想,柏山柏山,原先山上肯定长满了柏树,这样,山的高度再加上树的高度,在平原深处,看上去就很有点巍峨的气势了。
  可惜北面的山头变成了眼下深深的石塘,石塘的南边才是那个仅剩的被炸削得十分瘦小的山头,上面一棵树也没有。听冀同志讲,仅剩的小山头南边也和山北一样是更深更阔的石塘子。估计一下,整个柏山的地面部分经开山取石,已经被炸去了六分之五,仅剩下可怜的六分之一的山体了。
  石塘周边及石塘底下,依然有很多人在各自的采石作业面上凿石炸石,加工建筑用的石子石沫。在我看来,这里哪还有石料可取,只有向深处开采,向石塘北西东三面的农田底下开采。石塘已经很深很深了,以至我们站在石塘的西崖边,连石塘里凿石炸石、小四轮运输石块等的声音都听不到。看石塘底下干活的人,就象在高楼上向下看人的情况,绝对是无声电影放映的小人国故事里的人活动的印象。在这么深的石塘里再向下采石取石,先要抽掉石坑中的水,才能凿炸,再运上来,劳动成本这么高,就为最后粉碎加工得到一些石子石沫,真是得不偿失。因为石料资源少得可怜,又没有很开阔的作业面,在一个个小石窝里,一次炸一点,一次炸一点,像蚂蚁搬家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可想而知,究竟能挣多少钱?再说,向石塘周边的农田底下挖石更费劲。因为越向山之边缘,上覆土层越厚,土层下面还有很厚的风化石层,不堪用,要用推土机把土和风化石层推开剥离,才能开采出很深处的青石头,成本更高,代价更大,真可谓杀鸡取卵啊。
  我看到石塘南面那仅剩的山头低下没有新的采石作业面,估计可能是有关方面不让开采,以保住那点残余。冀同志连连摇头说,石塘南边山底下的石头有些风化,而且有一种腥臭味,这样,那山头才得以留存下来。真得感谢上苍,不然,那山头恐怕早就不存在了。
我们沿石塘西崖边向北走动,在最西北处还有一处小石塘。越走越看越令人揪心,哪儿底下有青石就朝哪儿掏挖,风化岩体和碎石山体就留在那儿,一副千疮百孔的景象,仿佛处处是伤疤,处处是鲜血淋漓的伤口。我直叹气,冀同志也感到很可惜,他告诉我山东南面也是这个样子。
  冀同志向我介绍,柏山采石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那时候永城市的龙岗和马桥公社的人最先在这里建起了石料厂,后来许多单位蜂拥而至,又建起了小石灰窑、小水泥厂等等。现代人机械化开山采石的速度效率远非旧时代石匠凿石开采可比,所以短时间内就成了这个样子。因为石料资源已经很少了,原在柏山南边的石灰窑水泥厂都废弃了。像山北一样,人们仍然向地下向四边开挖炸石,加工石子石沫。冀同志接着讲。早几年芒砀山封山,不允许再开山炸石,几个原靠开山炸石富起来的芒山人,来柏山承包开采石塘,弄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前景,也就走了。芒山人走了后,柏山周边的人又分别取得一个个作业面的开采权,继续零散式开挖,侯岭镇收取一点管理费,经营者获得点蝇头利。
  最令人担扰的是以后可能出现下面的情况:一旦山头南北石塘的作业条件进一步恶化,资源完全枯竭,开山人可能掉头一转,去开挖那仅剩的山头底下深处的青石,因为人们知道,那山底下不是没有可用石料,只是埋藏得深一些罢了。如果那样地话,柏山剩下的六分之一就要彻底消失了,而且永久性地消失了,在人类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将要最终完成几千年不曾发生的沧桑巨变——柏山变“柏塘”。
  柏山的北面有一所小学校,经过那里,冀同志感慨万分,他说,小学校原在山前面,周边很远村庄的孩子都在那儿上学。他也曾在那里上过学,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山南开山,学校就挪到了山后边,现在很少上学有出息的。对此,柏山当地群众认为这是因为柏山的龙脉被挖断了,风水没有了。还有人进一步探究,永城市地理有两龙,一是侯岭地下龙脉,二是所谓龙岗之龙,七十年代龙冈镇人首先到柏山开山,意在独占永城风水,所幸柏山之龙头还在,风水并未完全断绝,如果再挖下去,就不一定是什么结果了。
  冀同志连连叹息,我感觉心里异常憋屈,风水之说不可靠,但是柏山五亿年沉积成岩,一亿年造山成峦,才有了豫东千里大平原上的岩山“唯二”,何等珍稀?柏山又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内容,记录了三千年中华文明,何等珍贵?柏山一旦毁灭,何能再生?柏山一旦被挖没,何等损失?所以游山归来,睡不成眠,食不甘味,才写下此文,以寄心怀。
发表于 2008-11-2 2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保护自然资源,人人有责!
发表于 2008-11-2 22: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可惜了....
能有图片就好了
发表于 2009-2-4 20: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真的佩服楼主能把柏山的历史地理分享的如此精辟!
发表于 2009-2-4 20: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发表于 2009-2-4 2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发表于 2009-4-23 08: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我家到柏山只有几分钟,还不知道那个小山有这么多故事,谢谢了,谢谢了
发表于 2009-4-23 08: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德州市
佩服楼主!
读后心有戚戚焉!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人的心灵。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做的未必都是对的~~
吊诡的是,有些事虽然地球人都知道,比如腐败、卖地、但趋势一旦形成,想改变很难,真的很难。
十年八年后,回首现在,是不是感觉很傻很天真?你, 我, 他, 还有各级人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9 17:28 , Processed in 0.7386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