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85|回复: 7

永城煤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0 09: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来源:国土资源作家网 作者:周强 发布时间:2010.01.15
    尘封的遗存可以作证,这里曾留下过人类早期文明蹒跚的脚步。这里掩埋着龙山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的神秘断层。
    这里是汉兴之地。汉高祖刘邦在此挥剑断蛇,揭竿而起,逐鹿中原,建立起400年汉室江山。公元610年,隋炀帝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县,“永城”,因县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远为城之意。这个响亮的名字第一次印上这方山水的名片。
                    城市之光
    漫步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的永城街头,古老的文化神韵与清新跃动的现代时尚在这里交织相融,张扬着永城迈向明天的自信和豪气。广场、大厦、厂房;绿树、红花、碧水;雕塑、小区、园林,透视出这座年轻的城市浓郁的现代化气息;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洋溢着现代文化的灵气,在喧嚣的都市为人们营造着一片静谧而温馨的世界。工业区、商贸区、生活区、文化区,功能齐全,结构严谨,构筑起区域性城市的框架;林立的塔吊,穿梭的车辆,如潮的建筑大军,永城,这座千年古城正以超前的理念,豪迈的气魄,书写着城市建设的伟大华章。
    可永城的老人们知道,这里曾是有名的涝灾区。每逢黄河洪水涌来,一片汪洋;大水退后,遍地盐碱。多少年来,这里民不聊生,满目疮痍。后来,地质工作者勘探发现,在这片土地下的石炭-二叠系的古老地层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永夏煤田”。
    自从发现煤矿后,豫东边陲这方人杰地灵的宝地始终涌动着城市的蓬勃情愫。当历史的机缘莅临这片古老大地的时候,千年的种子开始破土,五彩的梦想开始化作斑斓的街市和楼群。
    永城的建设者们以千帆竞发的劲锐之意、春潮带雨的磅礴之势、百花俱兴的葱繁之气、鼙鼓声振的铿镪之力,为永城的腾飞打开了一片更高更蓝的天空。永城煤电控股、神火、裕东电厂等三大航母级的企业集团坐落境内,从此永城的发展驶向了快车道。不久后,这里成了华东地区有名的“能源后方”和能源之都,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
    1996年10月,永城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永城,开始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跨进新的世纪。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区面积从不足10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0万增加到30万,增长了2倍。昔日一座座小小的村落已化作一片片现代物业社区,昔日的田埂小路已化作宽阔的街市,车水马龙,流光溢彩,让人感叹时光如梭、造化神奇。
    因煤而兴的永城,原煤年产量1300万吨以上。“黑色经济”强力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永城矿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工业用煤基地和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使其迅速脱去了贫困的帽子,进而成为全国中小城市100强之一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之一。
    永城构建了以煤电铝、煤化工为主导的“黑色经济”体系和以白酒、面粉、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白色经济”体系,培育了煤炭、电力、建材、农产品加工、酿造等支柱产业,“黑白经济”优势凸显,其贡献份额已占全市工业经济的49%以上,撑起了拥有150万人口永城经济的半壁江山。彻底甩掉“老、大、边、穷”的帽子,跻身于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永城,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向着浩瀚的海洋,正驶入更加辉煌的航道。
    如今,走进这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一个念头在记者们的脑海中萦绕:这些正在享受现代文明、享受幸福和温馨的人们,还会记得“永夏煤田”的勘探者吗?还会知道这座城市和“永夏煤田”的关联吗?了解至今还在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的地质队吗?
                    能源之都
    也许,勘探者注定和享受与繁华无缘,奉献者注定要和孤寂与艰辛为伴。
新中国成立之初,豫东平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一首“风沙如猛虎,盐碱似豺狼;百姓无温饱,十年九载荒”的民谣,便是当时永城一带的真实写照。
    1955年10月,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队在两淮煤田外围勘查,首次提出河南省永城可能为含煤区。
随后,地质部的多个地勘队伍开进了广袤而荒芜的豫东平原,踏上了艰难的寻宝之路。
    要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寻出宝藏来谈何容易?但地质队员在地质资料极度缺乏、勘查手段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从头开始,收集点滴地质资料,多角度分析地层……最终他们推断,在豫东黄淮冲积平原之下,即石炭-二叠系的巨型波状凹陷中极有成矿的可能性,并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聚煤盆地。
    到1965年十年时间里,多个地质队的地质队员们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初步查明了永城区域地质概况和煤田大致分布范围。1970年3月开始,为了彻底搞清豫东的煤炭资源情况,河南省第十一地质队用了近20年的时间,对永城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探索。探明了煤资源量35亿吨。
    此后,多家地勘队伍展开“永夏煤田勘探会战”。一时,数十架钻塔高高耸立,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
1956—1991年的35年间,地质勘查队伍在永夏煤田共施工钻孔近2000个,总进尺91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4份,物探报告17份,累计探明煤炭储量32.43亿吨。永城煤田共划分5个勘探矿区、10个井田和2个找煤预测区,控制勘探面积611km2。他们硬是在贫瘠的豫东大地发现了全掩盖式的大型煤田——永城煤田。豫东一跃成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
    永城似乎再无资源之忧。地质工作却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有人说,地质队交出了宝藏,也就交出了“宝杖”。
    与永城城区繁华的街道以及林立的高楼相比,第十一地质队院子显得低矮、陈旧而落寞。
上世纪80年代末,十一队人不得不停下了他们钟爱的地质工作,开始走向市场,闯荡陌生的“第三产业”,打基桩、搞印刷、做干菜、卖水泵……但是,历经十几年的拼搏,地质人员换来的却是贫困和债务,到了后来,甚至连办公楼、钻探设备也都做了抵押贷款,“雄关漫道真如铁”啊!
    当历史的车轮悄悄驶进新世纪的时候,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煤炭等能源矿产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2005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重新在豫东地区找煤的项目任务书,第十一地质队通过近几年的勘查,他们又在豫东700余平方千米的面积下发现蕴藏着煤炭资源35亿吨以上。其中,柘城县胡襄煤普查资源量更是高达25亿吨以上,成为河南省单个煤炭项目资源量之最。
    这就意味着在豫东平原再造了一个“永夏煤田”。
                    旅游再造
    “枣花零乱槐阴合,一路清香过永城。”
    有着丰富矿藏资源的永城,是河南省首家生态市建设试点市,更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文景观遍布,文物旅游区文化内函厚重,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
    豫东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有独特的豫东群山。永城市芒山镇地处芒砀山余脉,方圆14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头10余座,分布着汉文化古迹29处,属典型的古文物富集区, 全国罕见。
    群山环抱之中还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高大的坟茔;有春秋时期一代文化巨人孔子周游列国途经芒砀避雨晒书的高台;有在汉高祖刘邦当年断蛇起义的地方竖起的斩蛇碑,夜间光照显现刘邦威武影像,堪称“天下奇观”。新落成的刘邦斩蛇园内,英姿雄发的高祖像,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千古名句。
    “汉兴之地”名片,则是永城的一张名扬天下的历史文化品牌。
    汉风浩兮芒砀山。芒砀山丰富的汉文化底蕴,是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史宝库。汉文化历史古迹胜景纵横相连,文物奇观比比皆是。
    西汉梁王陵墓群现已发现汉墓大小21座,其中更以汉高祖刘邦之孙--梁孝王刘武及王后墓的规模最为宏大、最为著名。梁孝王王后墓纵深21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内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客厅、卧室、壁橱、粮仓、冰窖、马厩、兵器库、厕所。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型石室陵墓群。 
    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做工精细、质地纯正,历经2000余年仍风韵犹存。柿园汉墓壁画“四神云气图”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为主题,四周衬托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画艺精绝,气势磅礴,被称为"敦煌前的敦煌"。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壁画。
    喜爱红色旅游的朋友,一定对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淮海大战不会陌生。
    位于永城市东北25公里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里,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上刻周恩来总理手书“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在松柏掩映下有烈士公墓和单人墓群,让人们的心灵一次次为之震撼。
    针对芒砀山独特的地质地貌现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现在地质十一队正协助永城市进行河南省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
    永城致力于旅游强市,精心打造了一张精美的城市名片。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永城市由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
    相信不久的将来,永城将以更美丽的姿态展现在人民面前。
发表于 2010-1-20 09: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柿园汉墓壁画,好像是后来重画的吧?
发表于 2010-1-20 09: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来学习下永城文化……
发表于 2010-1-20 1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柿园汉墓壁画,好像是后来重画的吧?
小唐设计 发表于 2010-1-20 09:28

应该不是,刚开掘的时候,我去看过,色彩就很鲜亮呢,还真别说,这古人的东西质量就是好,几千年了都没怎么掉色,哪像现在
发表于 2010-1-20 1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狂顶
发表于 2010-1-20 1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顶了
煤都还能坚持500万年
发表于 2010-1-20 11: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为家乡骄傲 为永城喝彩
发表于 2010-1-20 1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汉画像真的在河南博物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4-29 08:47 , Processed in 0.36803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