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12|回复: 13

芒砀山的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4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作者:李书伟 蒋友亮 文章来源:商丘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9 9:05:46

魅力无穷的芒砀山汉墓。 崔申义摄


  一座在万山丛中既不高大也不魁伟的芒砀山,竟能给初识它抑或熟悉它的人带来众多的感悟与思考,并且繁衍出令人心动的汉梁文化,长久地滋润着我们的历史,使人不得不对它多方位进行考究。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芒砀山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文化宝藏?芒砀山又以怎样的力量推动着汉梁文化的发展进程?
  当人们行走在豫鲁苏皖交界处,极目远眺商丘方位的时候,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平原上,在曲折绵延的浩荡黄河故道岸边,那突兀而起的芒砀山头,以及由芒砀山所承载的汉梁文化,就像一柄惊扰着江湖武林的倚天长剑,长期以来都闪烁着令人炫目的迥然不同于固有的黄河文化体系、平原文化体系的独特光泽。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所散发的文化气息,使豫东文化结构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产生出多层次的动感与活力。
  一座在万山丛中既不高大也不魁伟的芒砀山,竟能给初识它抑或熟悉它的人带来众多的感悟与思考,并且繁衍出令人心动的汉梁文化,长久地滋润着我们的历史,使人不得不对它多方位进行考究。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芒砀山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文化宝藏?芒砀山又以怎样的力量推动着汉梁文化的发展进程?
  一、掀开芒砀山的神秘面纱
  芒砀山位于商丘所辖永城市境内,整个山峦由保安山、渔山、夫子山、太山、李山头、僖山、铁角山、磨山、黄土山等十三座山头组成,主峰海拔156米,是豫东大平原的制高点。
  如果仅仅从表面现象来看,与一些名山大川相比,也许芒砀山只是小巫见大巫,既不见其高,也不见其秀;与一些崇山峻岭相比,也许芒砀山显得微不足道,既不见其奇,也不见特。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之所以能对一座山峰生发出超越世俗的情感,就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不同于一般感动的内心升华。因为一座山也与别的物类一样,它所存在的意义,它所诠释的内涵,并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上,而更多的应该是表现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上。所以我们说,山峰凝固了历史,历史塑造了精神,精神滋养了人类。从这个角度上讲,芒砀山之所以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就在于它自身所承载的人文之重,就在于它为一段中国文明史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演绎舞台,从而使它在展示一幕幕历史活报剧的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芒砀山的人文价值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让人们沉醉其间的,还是它与秦汉文化的内在联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从初级阶段进入到成熟阶段的转型期。在此之前,夏、商以及西周基本还属于奴隶社会;直到春秋战国后期,封建社会才初现雏形;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强化封建统治和疆土统一的措施,使人类社会文明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汉朝在承继秦朝社会制度的同时,又根据自身的统治需要,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国家运行机制,带领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向了第一个辉煌。因此,无论秦汉时期的历史还是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所占的位置都是极其重要的。
  当人们打开秦汉时期的文化网页时,会发现有一个地方在其中不断闪烁,这个地方就是芒砀山。因为在秦汉交替的历史转折期,它始终见证着这两个王朝的或消亡或兴起,并且有两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就在芒砀山周边区域活跃着,最终迫使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他们一个是率先向大秦当局发难的著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一个是取代秦朝而立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斩蛇起义的地方就在芒砀山,而陈胜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归葬地也在芒砀山。
  除此之外,芒砀山脉还是整个汉代梁国八代九王及其家族的墓葬,现今开凿出土的一件精美的历史遗存,为我们见证了大汉梁国的荣耀和繁华。因此,芒砀山作为汉梁文化的发源地,成为国内外史学家研究秦汉历史的首选之地,这些都为芒砀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当然,芒砀山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还有很多,它之所以能够弃杂而精道、经久而弥新,就在于它周身寄托了许多人共通的精神情结。从现有的历史遗存和坊间传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这些长久的人文信息。这里有夫子庙、有孔子晒书台。孔子千里讲学、成至圣先师谓之“文”;这里有刘邦斩蛇碑、有陈胜墓。刘邦拔剑高歌、陈胜揭竿而起谓之“武”;这里有水浒英雄李衮、项充、樊瑞聚义的三圣殿。梁山好汉杀富济贫、除暴安良谓之“侠”;这里有张飞屯兵的张飞寨。张飞忠心耿耿、贫贱不移其志谓之“义”。这些都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内心深处始终埋藏着不变的理想和追求。山有精神而名于天下,人有精神而立于世间。可以说,芒砀山是文武侠义之山。
  二、大汉一朝的芒砀情结
  现在,当我们徜徉在芒砀山的角角落落,当我们游走在厚重的历史典籍中,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芒砀山长期以来带给人类的悲欢离合、曲曲折折。特别是它周身充溢的秦风汉韵,更是长久地弥散着不尽的氤氲。
  在芒砀山主峰南麓,有一个六角小亭,上覆黄色琉璃瓦,亭下有一巨型石龟,龟背上立着一个2米多高的石碑。这石碑白天看也没什么奇特之处,而当夜暮降临时,用灯光直射碑体时,那石碑却倏忽不见,只见一尊金光闪闪的古代帝王形象矗立眼前。他头戴金冠,身穿盔甲,腰系玉带,脚蹬高靴,二目炯炯,直视前方。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天下奇观——刘邦斩蛇碑。
  刘邦斩蛇碑曾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前来探密,给芒砀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使人们在浏览芒砀山时增添了无尽的回味。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还进行了专题报道,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为人们无法想像,难道对于《史记》上确凿的史实记载,大自然会用这样一种方式为我们注释么?但天工就是这样的巧合和神奇,假如还有怀疑的话,就让我们重温一下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的历史吧。
  据《史记》记载,秦朝末年,秦始皇在完成天下统一的伟业后,纵目四顾,世间唯我独大,谁敢称雄,产生了懈怠和享乐的思想,于是就横征暴敛,不恤民情,使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当时的刘邦,只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这一年,县里命他带领一批民夫去陕西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如不能按时到达,将全部问成死罪。当一行人走到芒砀山时,恰逢阴雨绵绵,民夫不堪痛苦,“徒多道亡”。刘邦想道,如果按照这种情形发展下去,这些人到不了骊山恐怕都会逃跑完的,我如何交差?于是,刘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夜乃解纵所送徒。徒中壮士愿随者十余人”。刘邦和一干人在逃亡途中,遇一白蛇挡道,众人都非常害怕,只有刘邦慨然道:“壮士行,何畏!”乃拔剑斩之。忽有一老妇当道哭泣。人问其故,老妇说:“人杀吾子,故哭之。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众人认为刘邦是神人下凡,又苦于秦始皇的暴政,即拥立刘邦为首,杀回沛县,拥兵造反,自称“沛公”。后来秦始皇听到消息,派人来打听缘由,刘邦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也正是刘邦的这次振臂一搏,而开大汉一朝数百年天下。而刘邦作为一代君主,也颠覆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王权贵族始终处在国家上层社会的传统用人标准,首创了草根英雄也能雄霸天下的先河。他没有显赫的贵族血统,也没有赖以飞黄腾达的雄厚财力,更没有可供利用的广泛的人脉资源,只不过是一名酒色之徒(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贬义词,只是对个人禀性的一种客观认知,《史记<高祖本纪>》就记其“好酒及色”),仅凭一时的性起和冲动,就拔剑斩蛇,引吭高歌,开创了刘氏的一统江山。从他最初敢于同出身显赫的项羽集团叫板的时候开始,天下众多的士人中,很少有人看好他,刘邦本人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只是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力挺下,才以弱势出战,屡败屡战,最后垓下一役成功。我们从中既能窥见当时的封建政权何其脆弱,也能体验到刘邦的气概确非常人可以比拟。至今,我们仍能从典籍中感受到他功成之后拔剑四顾的自鸣得意,感叹“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志雄心。
  无论是史料上的记载,还是神奇的斩蛇碑,从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芒砀山之于刘邦,甚至之于整个汉王朝来说,绝对是龙腾于野的风水宝地。因此,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的专家们在永城市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芒砀山是名副其实的“汉兴之地”。
  三、一座山的两种境界
  芒砀山对于秦王朝来说,也许注定就是一个叫人梦里也要思考、醉里也不能放得下的地方,多少次国家大的变故,都是从这里率先显现端倪。除了刘邦势力在芒砀山周边的迅速崛起,并且在此之前,有两个分别叫做陈胜、吴广的人,在芒砀山东南方向的大泽之中对秦王朝率先发难,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史记.高祖本纪》)。怪不得秦始皇经常说“东南有天子气”,始终对此耿耿于怀,并“因之东游”。
  陈胜是秦朝时的阳城人,自幼家贫,受尽凌辱。他不甘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公,时常寻找着改变命运的时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陈胜作为带队的屯长也在征发之列。他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按照秦的法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采取反抗行动。是夜,他悄悄找到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两人所见略同,遂带众揭竿起义。
  尽管陈胜、吴广起义只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公元前206年,就因为内部出现叛徒而瓦解,但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体现了中国农民阶层的历史性觉醒。同时,也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坚定了项羽、刘邦等人敢于向执政者发起挑衅的勇气。特别是作为草根英雄的刘邦,更是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撑腰,心中燃起了奋斗的火焰,而陈、吴旧部也大都聚集到刘邦旗下,成为刘氏集团的重要班底。所以,刘邦对陈胜等人非常崇敬,立朝之后,即把陈胜葬于芒砀山,每年以猪羊等祭祀陈胜,并按照王侯的待遇,派30户丁役守冢。直至今日,芒砀山邻近的丁窑村有人还承认他们就是当年守墓人的后裔。对此史实,《资治通鉴》上记“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起新阳,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于砀,溢曰‘隐王’”;《水经注》上记“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不同,陈胜墓也经历了许多变迁,至北宋时,淮南人陈纲在芒砀山看到的已经是“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1976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修复陈胜墓。现在的陈胜墓,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山麓,现存石券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用青石围券,高1.5米。墓前立石碑一通,高2.56米,上刻郭沫若先生手书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就是这样一座普普通通的土茔,在日月交替和岁月轮回中经历着大自然带来的一岁一枯荣,它的主人生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振臂一挥,竟能给漫长的人类历史带来如此长久的震荡。之前的平民百姓,总是安然乐道于固有的生存状态,认为只有上天才能派使者君临天下,芸芸众生只是天子的附庸,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贵族们争天下、打江山,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陈胜、吴广用他们手中的长杆敲响了影响历史进程的战鼓,激发了后世越来越多的抗争信心。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意义毋须笔者赘述,仅就伴随了芒砀山两千年的陈胜墓而言,陈胜那个性无限张扬的豪迈气概,无不时刻浸淫着周边的一石一崖、一草一木。虽然人们长久地提醒着自己,千万不要以成败论英雄,可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仍然有着成者王侯败者寇的痕迹?陈胜与刘邦分别所代表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至今还在给人们讲述着的龙蛇经典传说,站在陈胜墓前回望两千多年的那段历史,不禁使人发出太多的感慨,日月回转,人世更迭,难道千古演绎的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泽龙蛇的传奇?
  刘邦的起于芒砀,陈胜的归于芒砀,这两个同一时期的强者,在同一个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结局和历史境界,芒砀山也因此亲身感悟了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意者,这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这是国内外其他任何山峰都无法享受的珍贵经历,我们不知道这是芒砀山的幸运,还是历史的偶然巧合
  四、回望梁孝王的身前身后
  由于芒砀山所处的独特的历史地位,历代的汉朝统治者都把这里作为起家的根据地,把族内优秀的人物分封到这里,担负整个家族的守望之责。
  西汉文帝时,封其最宠爱的次子刘武为梁国国君,都睢阳,史称梁孝王。
  刘武作为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才华横溢,雄才大略,颇有君子之风。特别是他在平定“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使他在与同族同辈兄弟的对比中脱颖而出。当时的御吏大夫晁错出于维护中央政权权威性的考虑,提出削弱诸侯王封地的建议,引起了诸侯王们的强烈不满。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了“七国之乱”,公开与中央政府对抗。面对这种形势,朝野上下一片混乱,不知所措。只有当时的梁王刘武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公开站出来指责叛军的不忠行径。为了阻止叛军西上,刘武坚守叛军必经之地的睢阳达三月之久,后与太尉周亚夫合兵,击溃吴楚叛军,“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为维护西汉王朝的统一立下了大功。汉景帝对刘武的赤胆忠心极为欣赏,给予他有汉一代最优厚的待遇,梁国也因此成当时最富庶的诸侯大国,国力空前强大。
  西汉梁国在历史上共存在了八代九王。在这期间,刘武除了用心经营国家事务外,还以过人的胸襟和魄力,完成了两项堪称世界奇迹的人力工程,为后世汉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一个是他生前举全国之力,建成了规模浩大、宏伟壮观的当时的万园之首——梁园,一个是他在芒砀群山为自己身后和家族后世构建了大型的陵墓群。
  这两项工程虽然在当时只是属于建筑范畴,但拂去岁月的风痕,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出汉梁文化在其中的耀眼闪烁。
  先说梁园。汉朝文景时期,受刘武个人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当时的文人雅士多好与其交往,“从梁王游”。为此,刘武决定在梁国修建一座可供友人吟诗作赋、把酒抒怀的优雅场所。于是,他历时10余年,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菟园”,后人称作梁园。相传梁园三百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西京杂记》记载:“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至今在商丘仍有平台、朱台、三陵台、清凉寺等许多遗迹。
  梁园的建成一时轰动天下,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枚乘、邹阳、庄忌、司马相如等人都相继聚拢在梁园。在这里,梁园的三百里美景和刘武的壮阔胸襟,带给了他们如炽的创作激情和喷薄的创作灵感,先后创作了《子虚赋》、《梁王菟园赋》、《七发》等文学名篇,成为大赋一体的发轫之作,从而开创了汉赋这种文学形式,影响和带动了大汉一朝的文化崛起,为后世的文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刘武经过反复勘查,把其封疆内刘氏的风水宝地芒砀山作为自己的生命归宿,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规模浩大的墓群,为自己、也为其家人营造了豪华的归身之地。现在芒砀山的汉墓群有二十八座,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汉墓群,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王陵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弘,宛如地下宫殿。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墓内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称稀世之宝。其中,梁孝王王后墓纵深21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内客厅、卧室、壁橱、粮仓、冰窖、马厩、兵器库、厕所等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梁孝王墓和梁孝王王后墓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黄泉道”,是梁孝王和梁孝王王后死后灵魂幽会的通道,后人所谓“命泉”或“黄泉道上无老少”之说即源出于此。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做工精细、质地纯正,历经2000余年仍润泽依旧,被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柿园汉墓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等四神为主题,四周衬托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画艺精绝,气势磅礴,被称为“敦煌前之敦煌”,其中所出土的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断臂仕女佣更被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无论是梁园还是汉墓群,它们的价值都已经超越了它们的自身。因为如果仅仅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建筑物,就无法想像当它的实体在长时间的风雨吹打下而被逐渐销蚀之后,它的力量还能如此强劲的延续,甚至于两千多年后还依然散发着不尽的氤氲。要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自身蕴含的文化能量在发挥着作用。也许只有文化才会不为风霜所撼,以无形的力量传播着。文化不倒,人们心中的梁园和汉墓群就永恒地存在着。
  因此,芒砀山汉墓群的出现,不仅使我们抚摸到了几千年前一些客观存在的具体情形,更使我们了解到长久以来芒砀山文化的生成、累积过程,以及对周边人文形态的影响和辐射。也正是刘武身前身后与芒砀山的不绝情结,才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汉梁文化。
  五、触摸汉梁文化的跳动脉搏
  面对着神秘的刘邦斩蛇碑、庞大的汉陵墓群和陈胜的安厝之地,我们首先能强烈地感受到芒砀山周身散发的浓烈的秦风汉韵。那些至今留给后人的遗迹,保存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些砖瓦土石,而是上面折射的太多的人文符号。使我们至今对芒砀山充满尊敬的,是它所带来和形成的汉梁文化,因为只有文化才是人类赖以不断进步的推动力。而汉梁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长久地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中闪耀。
  对汉梁文化的考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汉梁文化的形成,是因为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作为地处中原腹地的商丘,茫茫平原一派,四季气候分明,承东望西,衔南扼北,物丰产富,崇文尚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打天下的首选根基。特别是在秦汉时期,过南岭即称荒,越山关即称蛮,唯有中州平原是富饶之地。因此,人们对这里充满着深深的向往,那些对江山社稷虎视眈眈的一代英雄,更是梦里也放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而万年造化形成的芒砀山,也为他们用武藏兵提供了天然屏障。同时,秦汉时期的芒砀山,“闭关则两河锁钥,设险则西楚咽喉”,部分区域属于楚地,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当时的楚王刘交封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也与芒砀山遥遥相望,加之刘邦本人即为楚人,在家族的基因遗传中,不可避免的带来楚文化的元素。从现今梁王陵墓中出土的如裸体俑等陶俑中,清晰地打着楚文化的烙印。正是在芒砀山这样独特的区域内,才促成了人员的聚集和交流、文化的包容和交融,才促成了汉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才使汉梁文化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和扩张性。
  汉梁文化的形成,是因为它所处的独特的历史环境。从梁孝王个人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轨迹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作为文化遗存的丝丝脉络。梁孝王刘武作为孝文帝的次子、孝景帝的兄弟,神勇过人,屡立战功,深得汉帝信任。《史记·梁孝王世家》载:“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道‘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同时刘武对母亲窦太后又至孝,“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赏赐不可胜道”。按照当时汉王朝帝位传承的规矩,既承秦制,又未完全效仿。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龚留柱认为,秦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即废分封、立郡县,汉却未能完全效仿,刘邦搞的是郡国并行的双轨制。在这种情况下,窦太后和梁孝王似乎有了一种争取继承帝统的本体论的根据,他们自以为这是一种正当合理的要求,不完全是私人作祟的结果。即便汉景帝即位后,刘武仍然有“兄终弟及”的可能。最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一次是,当时“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刘武一直没有登上汉王朝的权力顶峰。对此,刘武郁郁不乐,景帝也心怀愧疚,只能从物质和待遇上给予兄弟照顾,“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正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才有了“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的排场,才有了梁孝王府的“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的奢华,才有了“制同京师”的庞大的梁王墓群。
  汉梁文化的形成,是因为它所处的独特的人文环境。一种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是孤立的;追寻它的源头,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总是有着文化的延续性和思想的传承性。商丘一带,春秋时期称为宋国,芒砀脚下曾经是孔子的故乡,他曾经多次到宋国讲学,传道授业,宣传自己的见解。尽管当时人们还对他的学说不是十分认可,但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就已经提出了“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方略,从而使孔子的思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同时,芒砀山四周还相继产生了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大家,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头脑。可以这样说,当时的芒砀山一隅,不仅盛产物质产品,而且盛产精神产品。芒砀山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周身都散发着浓烈的人文气息,必然对自身和周边地区的文化形成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从上述情况来看,芒砀山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积淀,对汉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使汉梁文化在萌芽、成长、成熟等各个成长过程中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又因为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汉梁文化在豫东文化板块中呈现出另类的个性特征。这些,也是汉梁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耀眼的闪烁点。因此,深入探讨汉梁文化,无论对于芒砀山还是永城及其周边地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山无语,文明无垠,芒砀之巅所耸立的汉梁文化高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触手可得的历史遗迹,更重要的是那源源不绝、延亘数千年的人文情结。
发表于 2009-12-14 22: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刘邦的起于芒砀,陈胜的归于芒砀,
发表于 2009-12-14 22: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写的不错~
发表于 2009-12-14 22: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干吗挂个  商丘新闻网
发表于 2009-12-14 22: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干吗挂个  商丘新闻网
wt3515 发表于 2009-12-14 22:12



    谁让咱永城就一个今日永城,而且不怎么写这样的 文章。
发表于 2009-12-15 01: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发表于 2009-12-15 0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好汉不提当年勇
发表于 2009-12-15 07: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当初决策封山的领导是英明的,否则,新城起来了,芒砀山早没了!
发表于 2009-12-15 07: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爱芒山更爱永城
发表于 2009-12-15 09: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等到明年,商丘就不宣传永城了。永城要被省里收回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14 16:29 , Processed in 0.81996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