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89|回复: 19

煤都之伤痛与重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3: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煤炭与火电,一直都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支柱。它不但带来了高碳排量、生态破坏等问题,也让诸多煤都面临枯竭之后的伤痛。在疯狂采挖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年轻的城市开始走向煤竭城衰的宿命。2001年底,中国政府将阜新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阜新走上了一条长达七年的转型之路,阜新的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样本辽宁阜新:兴于煤矿 衰于煤矿
在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人们还能看到海州煤矿充满激情的形象:一辆孔武有力的电镐,正奋力挖煤。它的张扬,并非虚有其表。阜新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中央1955年制定的“一五计划”中,156个重点项目,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海州煤矿很快被建设为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由其供煤的阜新发电厂,在当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火电厂。那时的海州煤矿,是阜新人的骄傲。

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为共和国贡献了6.5亿煤炭之后,阜新面临着煤炭枯竭之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业单一、矿工失业……这些都促成它寻找转型的脚步,阜新成为中国第一批能源枯竭后转型城市试点。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阜新煤矿之兴阜新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中央1955年制定的“一五计划”中,156个重点项目,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这座素有“煤电之乡”的城市,历史上曾创造过无数辉煌,一个被媒体竞相引用的说法是,1949年以来,阜新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用60吨的汽车装载,排队可以环绕地球赤道4圈半”。
阜新:取自“物阜民丰”、“焕然一新”
“100多年前,一个放羊倌在科尔沁大草原的边缘发现了一种可以燃烧的石头,于是诞生了阜新这座城市。”这是关于阜新起源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阜新从城市诞生的那一天起,其命运就与这种“可以燃烧的石头”连在了一起。
因煤立世,以煤而兴
阜新煤炭开采逾百年,是“一五”时期国家建立的能源基地,以“煤电之城”著称。“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
共和国的发动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阜新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用60吨车厢装运可绕地球4圈半,发电2000亿千瓦时,全国每人可享受170度。
海州煤矿:世界闻名、亚洲第一
海州煤矿被建设为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由其供煤的阜新发电厂,在当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火电厂。那时的海州煤矿,是阜新人的骄傲。海州露天煤矿,曾出现在1954年的邮票和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阜新煤矿之痛
 在中国的资源版图上,阜新曾举足轻重。“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而到本世纪初,一系列光荣的记录,像一个个矿井被挖光拉净。留给这个城市的,是坑洼的道路、撕裂的地壳、沉降的大地和数十万下岗失业者。这是阜新在荣耀和腾飞之后,付出的必然代价。


煤矿资源衰竭


火电发电业遭到池鱼之殃


产业结构单一化


海州矿像一块伤疤


经济总量不足失业率大


城市定位有弊端

代价一:煤矿资源衰竭早在2000年前,资源衰竭已渐露端倪。之前年产100万吨的新邱煤矿,已萎缩至十几万吨,人员和设备大量闲置。海州矿因煤源衰竭,在贡献了2.3亿吨的开采量后于2002年4月申请破产。


代价二:火电殃及池鱼煤矿的衰竭,也让火电发电业遭到池鱼之殃。曾为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的阜新发电厂,一度沦为调峰电厂,退出主力序列。


代价三:产业结构脆弱50多年形成的以煤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使得阜新的地方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持续替代产业没有形成。


代价四: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无序开采对生态造成破坏,地面沉陷,地下水受污染。海州露天煤矿就像地球的一块伤疤,7平方公里大,300多米深,盘踞在阜新市区的南端。


代价五:经济总量不足 2000年阜新经济总量仅65亿元居辽宁省倒数第一位;人均GDP3700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1%;全市下岗失业人员15.6万人且每年以2万人速度递增,被列为“全省最不稳定的地区”。


代价六:城市功能畸形阜新“煤电之城”的定位,一没有考虑到资源开采对生态的破坏,会严重缩减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二没有考虑到资源一旦枯竭,数目众多的矿工及其家属的生计和出路。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阜新煤矿之亡


海州矿因煤源衰竭,在贡献了2.3亿吨的开采量后,于2002年4月申请破产。伴随着海州矿告别历史的,还有东梁矿、平安矿、新邱露天煤矿等一批主力煤矿。煤难找、煤难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人之痛
落寞的矿工

煤矿破产,大面积矿工下岗失业

阜新转型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大面积的下岗失业。
九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达15. 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7%,居辽宁之首;城市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特困居民达18万人,占市区人口近1/4。本世纪初,阜新矿务局20多万在职矿工中,有一半下岗,直接导致40万人口陷入生存困境。在2000年左右,阜新市一年有2万人下岗失业,而新增的工作岗位只有8000个。
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的一份情况介绍显示,2000年一年内,阜新共发生4次拦截国家铁路事件,封堵市区主干道事件12起。辽宁省公安厅将阜新列为该省“最不稳定的地区”。

经济之痛
落入谷底


经济增长停滞,依靠政府财政度日

“九五”期间,阜新全市GDP年均增幅仅为2.1%,比当时的中国西部地区还低;市本级和七个县区全部靠省补贴过日子。
2000年,阜新是辽宁省14个市中惟一一个市级和七个县区全部享受省补贴的市。当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2亿元,人均236元左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4.5%。在财政支出中,除保证机关干部及社会保障支出外,基本建设支出每年仅1000万元左右,城市维护费支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4%。
“政府没钱,对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就竞争不过外地;招商引资不利,就无法安排就业;无法安排就业,政府的负担就会越重。”阜新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人指出了这个怪圈。

生态之痛
严重破坏
地壳下陷,地下水被煤矿污染

以海州矿为首的等一批主力煤矿,因为煤源衰竭而相继破产。煤难找、煤难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阜新的地下水,早就不能吃了。打井队能打出来的,大多是被煤块污染的水。阜新市共有13个沉陷区,总面积达101.4平方公里,有2.7万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1.52万座处于危房状态,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沉陷最严重的新邱区,很多房屋普遍存在开裂、门窗变形等问题,有些房屋已经坍塌,仍有人居住。阜新部分电厂没有建设符合要求的粉煤灰排放场,粉煤灰随意排放,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
资源无序开采对生态造成破坏在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源、生态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阜新转型之路

2001年,阜新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如今,7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阜新经济转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阜新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0.0亿元。启动转型后的2003年,阜新GDP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2亿元。到2008年,这一经济指标已经达到233.9亿元,年均增长15.4%。
基本形成新兴替代产业框架
阜新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兴能源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配套等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逐步形成。


重视体制机制创新
阜新正常生产经营的120处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实现转制,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比重由2001年的27%,上升到2007年的60%以上。[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阜新十一五年计划投入城市基础建设相当于九五时期的8.6倍,实施了综合治理、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截至2007年底,阜新六年累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482处,包括九五前全市林区面积的总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由144天增加到304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阜新转型成绩

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阜新实现转型振兴的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三年居辽宁首位;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的3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4327元增加到2008年的10100元,年均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123元增加到5050元,年均增长24.0%。
阜新转型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阜新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全市经济结束了“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1%的低速徘徊局面,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70.5亿元跃升到2004年的127.1亿元,增长幅度连续3年超过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6%,年度投资额由2001年的29.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58.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5.3%。

转型之后居民收入增幅巨大
阜新转型之后,仅“十五”期间,阜新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高出“九五”时期1.4个百分点和29.9个百分点。随着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特别在经济转型中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一系列实惠。2005年,阜新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比2000年增加2032元,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23.9%。这么高增幅是历史上没有的。

阜新产业调整 结构更为多元
阜新把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作为发展支柱产业的重要措施,按照“每个产业有1~2个销售收入在5~10亿元的领军企业”的标准,打造强势支柱产业集群。新上了一批热电、火电和风电项目。以肉制品、乳制品、油脂、酒类和食用菌为主的食品行业,以玻璃、大型钢构、玻璃钢和水泥为主的建材行业,以压铸机、黄金和铁等有色金属加工为主的机械冶金行业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阜新经济转型之八大成果与八点启示

七年转型,七年拼搏,阜新取得了经济转型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国民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国民经济结束了"九五"时期低速徘徊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曾连续三年居辽宁首位,总量由2001年的70.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33.9亿元,年均增长15.4%。
--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新型能源产业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配套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由2001年的12.7%上升到2008年的27%。
--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1年的29.2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40.7亿元,七年累计完成566.9亿元,年均增长25.2%;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近700个,一大批事关阜新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体制机制创新迈出重要步伐。七年累计完成各类国有企业转制326户。全市正常生产经营的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实现转制。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2001年的27%上升到2008年的62.5%。2008年全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创汇额分别是2002年转型初期的3倍和6.3倍。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七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9.6倍。通过经营城市,取得土地出让金3.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1.8倍。实现了乡乡通油路,79%的行政村通了油路。
--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七年累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超过"九五"前全市有林地面积的总和,森林覆被率由200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的32.1%,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改善、局部好转的良好局面。阜新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型城市生态恢复试点市。
--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4327元增加到2008年的1011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23元增加到2008年的5030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1年的14.7平方米提高到2008年的23.6平方米。
--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经济转型试点使困境中的阜新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干部群众从转型前的那种焦虑、彷徨、困惑的情绪中走出来,群情振奋,信心百倍,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实现了困境中的崛起。全市上下求发展、盼富裕愿望非常强烈,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对阜新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八点启示
阜新转型的经验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有八点启示:
启示一:推进经济转型,要把解放思想作为重要前提。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转型的进度。只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观念更新带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才能有效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为转型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在转型中需要国家的支持,但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国家支持为辅。
启示二:推进经济转型,要因地制宜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的过程。只有立足于本地的比较优势,科学谋势,挖掘优势,打造优势,发挥优势,才能变单一产业结构为多元化经济结构,形成符合本地实际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接续替代产业。
启示三:推进经济转型,要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关键在于项目。只有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用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增长,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启示四:推进经济转型,要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促进转型振兴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推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只有扩大开放,才能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启示五:推进经济转型,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安置就业放在优先位置,扎扎实实地搞好就业、社保、安居、就医等民生工程,让转型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转型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启示六:推进经济转型,要把生态环境治理放在重要的位置。改善生态环境是转型振兴的长远大计,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在转型中必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启示七:推进经济转型,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城市和农村的全面转型。只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抓好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城乡产业互动与融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增强转型振兴的后劲。
启示八:推进经济转型,要注意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必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注重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完成好转型振兴重任。
文/振兴东北网(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中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调查

在中国辽西走廊,一座取自“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城市——阜新,因为破解一道世界性难题而不再让世界陌生。
这座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煤炭开采逾百年,是“一五”时期国家建立的能源基地,以“煤电之城”著称,被誉为“共和国的发动机”。上世纪,海州露天煤矿和阜新发电厂以亚洲之最把中国的荣光带给世界。
然而,英雄暮年,城市的资源逐渐走向枯竭。
党中央、国务院关注阜新,辽宁省委、省政府强力支持阜新。阜新成为中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193万阜新人民,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转型振兴,突破“危城”,赢得生机。苦战七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转型振兴的大突破。
“矿竭城衰”:
    阜新曾经失眠
新中国成立以来,阜新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用60吨车厢装运可绕地球4圈半,发电2000亿千瓦时,全国每人可享受170度。阜新,既因煤立市,又因煤电而闻名。然而,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产业的由盛转衰,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阶段性。
作为全国最早显现煤炭资源枯竭的城市,因为煤炭产业、矿区人口、煤矿职工比例远远高于同类城市,阜新的情况更特殊,面临的形势更严峻。有23对矿井相继报废,一些主体矿井也面临关闭破产,阜新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九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幅仅为2.1%,比当时的中国西部地区还低;市本级和七个县区全部靠省补贴过日子;下岗失业人员达15. 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7%,居辽宁之首;城市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特困居民达18万人,占市区人口近1/4;城市出现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
突围!走出谷底!重新振兴,成为阜新人民的强烈愿望。
2001年5月28日,阜新市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阜新经济转型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12月,阜新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听取辽宁省阜新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有关情况的会议纪要》。《纪要》指出:“要通过辽宁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制定经济转型的根本措施和相关政策,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子。”
2004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指出“继续做好辽宁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七大报告中也都提出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这一重大课题。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阜新,举国关注,世界瞩目,重任在肩。
 核心:
    让产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萎缩,是阜新经济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阜新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核心,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构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阜新实施了稳煤强电战略,目标是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目前,阜新发电公司三期技改项目和金山煤矸石热电厂已投入运营。彰武火电和阜新发电公司四期技改项目正在加紧推进;百万千瓦风电城项目列入全省规划,华能一期风电场已并网发电;已建成井口瓦斯发电站5座。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阜新煤化工基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已被列入国家和省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
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继煤电产业之后的重要接续产业来抓,是阜新经济转型的一大战略。几年来,全市共引进培育龙头企业70多个,河南双汇、内蒙伊利、山东六和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落户阜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阜新形成了14个农业产业化链条,安置1.5万人就业,拉动27万农户从事基地建设。现在,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转型前提高14.6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占地方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36.7%。
此外,阜新依托比较优势,加速产业聚集,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壮大装备制造配套、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新型电子、玛瑙加工、北派服饰 “六个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建设了5个工业园区和20个产业园,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呈集群化发展。阜新装备制造配套生产企业已经达到35家,共有80余种、500多个规格的产品。德尔机械汽车动力转向泵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封闭母线居国内同行业第三位;驰宇石油机械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精细化工行业已形成科研—生产—原料配套的完整体系。阜新还大力挖掘玛瑙资源,打造中国“玛瑙之都”,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和加工中心。
 关键:
    让环境可持续发展
闻名于世的阜新海州露天矿矿坑东西狭长、深300余米、方圆7平方公里,像是地球上一只受伤的眼睛;阜新矿山绵延百里,那是采煤形成的矸石山堆场。
大量开采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是资源型城市的又一个共性问题。阜新把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全市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进了阜新市,就走进了一座森林城,你会发现,城市周边有一条长102公里、宽500米的环城防护林带已经蔚然长起,像哨兵一样环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阜新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阜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已晋升为省级“园林城市”。
城市,有水则灵。阜新投资实施了母亲河细河的城市段治理工程,形成了90万平方米的水面,原来路人掩鼻的“臭水河”已是清波荡漾,碧水蓝天。细河治理工程还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阜新被建设部评为“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在干旱少雨的辽西北,阜新已成为生态宜居之城。矿区绿化面积达到5万亩,昔日的人造荒漠变成了今日的人造绿洲。而海州露天大坑的开发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矿山公园,现已完成公园主题广场主体工程建设。阜新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资源型城市生态恢复试点市。
 目标:
    让人可持续发展
经济转型,民生为大。因此,阜新在转型的每一个设计上都把民生问题考虑进去,在转型的每一个过程中都对民生问题重点解决,使转型的每一个成果都惠及更多的人民。
阜新对就业目标优先安排,优先考核,优先奖惩,在上项目、发展经济上都优先考虑就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等10个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抓好“零就业家庭”、沉陷区治理搬迁失业人员、棚户区改造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通过提供就业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推进普惠制就业培训,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5万人,培训就业率达60%以上。
从2002年起,阜新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0多亿元的采煤沉陷区一、二期治理工程, 2.6万多户沉陷区居民迁入新居。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工程。两年共投资30多亿元,新建住宅楼272万平方米,8.2万户棚户区居民圆了住楼梦。
阜新还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有24.2万名退休职工养老标准得到了提高; 阜新还启动了“友爱阜新”建设,在全市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蓓蕾生命救助行动”、“爱心助学”、“义工奉献”、“爱心互助超市”、“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系列活动,形成了知荣明耻、团结互助、乐善好施、理解宽容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转型中的阜新人民自发向灾区人民捐款达3000多万元。
任重道远:
    转型振兴“加速度”
七年转型,七年拼搏,阜新取得了经济转型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国民经济结束了“九五”时期低速徘徊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三年居辽宁首位。
——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以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新型能源、煤化工产业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配套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初步形成。
——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七年累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482万亩,超过“九五”前全市有林地面积的总和,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的32.1%。阜新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和循环农业示范市。
——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七年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32.4万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由全省首位降到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27元增加到10100元,年均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23元增加到5050元,年均增长24.0%。
——阜新人民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经济转型试点使困境中的阜新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全市人民从转型前的彷徨、困惑、等靠要心理中走出来,精神面貌在变,发展思路在变,工作作风在变,群情振奋,埋头苦干,全市上下求发展、盼富裕愿望强烈,对阜新的未来充满信心……
2007年12月19日,中共阜新市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宣布:阜新转型振兴从2008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阜新经济的上升时期,也是阜新奋力追赶阶段。阜新面临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在阜新的面前,同样是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阜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市委书记姚志平表示,阜新将紧紧抓住全国经济转型试点市、“突破辽西北”、融入“沈阳经济区”以及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等机遇,携着阜新特有的各方面优势,携着经过七年转型实践积蓄的强大发展势能,携着转型中成长起来的阜新精神,以“突破阜新”为主线,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首要任务,变压力为动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构筑多元化经济格局,实现经济转型新的突破:
——阜新要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上实现突破。积极推进煤化工、360万千瓦风电项目、彰武电厂、阜电四期、玄武岩连续纤维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培育林产品加工、皮革加工、液压、铸造、氟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供应基地、新型能源基地、煤化工基地,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风电城、全国最大的板材家具制造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皮革城、中国“液压之都”、全国重要的氟化工基地。
——阜新要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加快物流业发展,打造北方国际物流聚集区。通过开发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打造世界级工业遗产旅游城市;通过开发阜新玛瑙资源,打造中国“玛瑙之都”,促进旅游业发展。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等新的机遇,推动房地产业加快发展。
——阜新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突破。重点实施彰武至通辽、阜新至盘锦高速公路和京沈客专、巴新铁路及重大水利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能源、交通和水电气供应等优势。突出抓好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防沙治沙五大工程,为沈阳经济区提供绿色屏障。
——阜新要在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上实现突破。继续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实施好“安居工程”,改善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
这就是阜新,一个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探路的阜新,一个负重拼搏奋起直追的阜新,一个正在走出“矿竭城衰”困境,迎来满眼新绿的阜新。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毅)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阜新:渐行渐远的煤城探路者

“这7年不容易,真不容易”,政协阜新市委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文启在一片耀眼的阳光中微蹙着眉头。透过他身后的窗户,记者看见的是正在崛起壮大的阜新城。
这座曾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2001年12月14日,是阜新命运的转折点”,刘文启说,“7年来,阜新在各方支持下,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些经验教训或多或少能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这也是国家设立试点市的初衷”。
绝境求生
冬意正浓。走在阜新大街上,当年煤炭生命线的痕迹已经逐渐淡去,只有原阜新矿务局黝黑厚重的身影定格了历史的教训。
“辽宁有两个试点城市,盘锦算是未雨绸缪,而阜新是绝境求生”,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尹文涛告诉《中国投资》。
他对记者说:“在过去的50多年里,阜新开采出了6.5亿吨煤炭,拥有过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和当时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是中国的煤电之都”。
然而,也正是由于过度开采资源,阜新由盛转衰,成为我国最早出现煤炭资源枯竭的城市之一。50多年形成的以煤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使地方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持续替代产业没有形成。资源枯竭使得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城乡群众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问题频发。
刘文启说:“2000年,阜新经济总量仅有65亿元,居辽宁省倒数第一位;人均GDP3700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1%;全市下岗失业人员15.6万人,而且每年以2万人的速度递增,被列为‘全省最不稳定的地区’。那时阜新已经到了绝境,不转型肯定等死,而试着摸索,或许能找到一条生路”。
经济转型,是摆在阜新面前的唯一出路。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阜新从1985年开始研究和探索产业机构调整,走过一些弯路,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从2000年开始,阜新市积极谋划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首次提出并使用了实施阜新经济转型的概念,并明确提出要跳出原有的思维,跳出“就调整抓调整”的思路,用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角度来探索经济转型的新路子。这年10月,阜新市研究通过RCCR(依托资源——转化资源——替代资源)模式,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形成了《阜新市经济结构转型总体构想》。这个构想,就是阜新大刀阔斧实践的开始。
2001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辽宁视察,在听取关于阜新工作的专题汇报后,提出辽宁要搞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课题,并在阜新进行尝试。同年12月14日,国务院召开专题办公会议,把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
“国务院领导要求,阜新要不等不靠,先干起来,让人们看到希望”,刘文启说,“在中央与地方的大力支持下,阜新人提起精气神,开始了中国没有先例的探索之路”。
一步一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彭会军认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我们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照搬,只能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摸索”。
这句话,可以说是阜新这些年的写照。
阜新最先想到的和能做到的,就是依托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建设大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我们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继煤电产业之后的重要接续产业来抓”,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副主任王铁军告诉记者,“这几年来,阜新共引进培育龙头企业70多个,河南双汇、内蒙伊利、山东六和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落户阜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形成了生猪、乳业、肉鸡、食用菌等14个农业产业化链条,安置1.5万人就业,拉动27万农户从事基地建设”。
2005年前后,就在阜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并取得成绩的时候,有人质疑了:“工业退化为农业,是不是产业发展的退步?数万工人变农民,会不会抢走农民饭碗?”
对此,刘文启告诉记者:“这是阜新在当时情境下的必然选择。10多万的下岗失业人口,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投资少,见效快,最大程度解决就业问题。”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投资其他产业,解决一个人的就业至少要10万;而投资农业,3、4万元就能搞定一个岗位,而且还能同时拉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阜新那时穷啊,要在最短的时间,尽快吸纳失业人员,保证社会安定,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刘文启说,“我认为,这个办法不仅适用于阜新,也适用于其他有大量失业人口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可推广性”。
目前,阜新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转型前提高近15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占地方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近40%。全市基本完成了农产品加工业第一阶段布局,生猪、肉羊、白鹅等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初步形成。
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是阜新发展现代农业、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重要思路。在产值超过18亿元的阜新双汇,记者看到的是世界先进的全封闭式“一条龙”生产线:生猪源源不断从加工口进去,出来的就是不同品种的冷鲜肉类以及多种火腿肠。
阜新双汇总经理钟立告诉记者:双汇选择落户阜新,一方面是看中了地理位置和养殖资源,另一方面是被当地政府的诚意所感动。“当年,都大年三十了,阜新市领导还在河南跟双汇洽谈合作。有这样敬业的领导,有如此强烈的发展愿望,阜新不怕发展不起来”。
的确,阜新人有干劲,并不满足于在农业上的发展。这几年,阜新依托比较优势,加速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
刘文启说:我们根据地方工业中一些产品在国内具有的一定优势,重点培育壮大装备制造配套、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新型电子、玛瑙加工、北派服饰等“6个优势特色产业”,扩大对外合资合作,引进培育一批项目。规划建设了5个工业园区和20个产业园,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呈集群化发展。
农业富民,工业强市。毗邻沈阳这个装备制造业之都,阜新将配套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之重。目前,装备制造配套生产企业已经达到35家,共有80余种、500多个规格的产品。其中,德尔机械汽车动力转向泵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封闭母线居国内同行业第三位;驰宇石油机械产品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而且,阜新的精细化工行业已形成科研一—生产——原料配套的完整体系。
让阜新人自豪的还有一点,阜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加工集散地、名副其实的中国“玛瑙之都”。“虽然玛瑙加工只是小型手工业,多为作坊,但是对于提高居民收入,扩大阜新国际知名度很有好处。每年来阜新进行玛瑙交易的人多了,也可以拉动服务业和旅游业”,刘文启算盘打得很是精明。(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作者:朱娅琼)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阶段性重大成果

“阜新市是我国问题最为突出、矛盾爆发最早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年它的经济转型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彭会军表示。

2001年至2007年6年间,阜新经济结束了“九五”时期低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达16.3%,曾连续3年居辽宁首位。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阜新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配套、新型能源产业及精细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初步形成,非煤产业的比重上升到近90%,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几年来,我们坚持落实‘四个依靠’和‘三个同步推进’的措施,保证了经济转型不断向纵深发展。要说经验,这就是具有共性的经验”,刘文启说。

“无论何时何地,人的精神是最重要的”,刘文启显得有些激动:依靠解放思想增强经济转型的精神动力,这是根本问题。转型之初,阜新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源枯竭、经济落后给人带来的陈旧观念和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为此,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转型的全过程,使全市人民尤其是下岗职工树立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决心。

“依靠深化改革,增强经济转型的内在活力是阜新另一法宝。这些年来阜新体制、机制创新迈出重要步伐,累计完成各类国有企业转制300多户,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比重由2001年的27%上升到2007年的60%以上”,他说,“同时,我们依靠对外开放,增强外在推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小分队招商、高层推动招商等方式,每年组织近百批次招商活动,不断优化招商环境,累计引进总投资近300亿元”。

此外,依靠科技创新,增强转型振兴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保证增长后劲、提高产品高附加值的重要举措。阜新积极推进科技合作,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多所高校开展了多领域合作,并成为中国科协确定的“全国依靠科技推动经济转型与振兴试点市”,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还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搭建起了科技创新平台。

尹文涛表示:“除了‘四个依靠’,阜新还坚持经济转型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同步推进,这些都是阜新转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有益经验,可以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借鉴”。

王铁军告诉记者:这些年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2002年阜新投资近12亿元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现已全部完工,1.8万户沉陷区居民迁入新居。目前,总投资2.6亿元的采煤沉陷区治理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还将惠及8201户沉陷区居民。而且,阜新紧紧抓住国家在辽宁进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试点的机遇,加快构筑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完善,近25万名退休职工养老标准得到了提高。

“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最关键的。解决了就业,搞好了环境,老百姓有饭吃,有钱挣,社会也就安定了”,刘文启说。

亮剑何方

阜新下一步将怎么走?当记者问到这个话题时,刘文启的眉头依旧没有舒展开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阜新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依然还有很多掣肘之处。 刘文启告诉《中国投资》:推进资源深加工、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是阜新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我们可以利用阜新和蒙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目前,阜新煤化工基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已被列入国家和辽宁省发展规划。总投资647亿元的大唐国际阜新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其中,总投资247亿元、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争取今年开工”。

煤炭与水源是发展煤化工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煤炭资源日渐枯竭而又缺水的阜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刘文启说:“煤的问题不用担心,阜新煤资源虽然衰竭,但还是可以通过深部找矿、提高井工矿生产能力等措施,使煤炭产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同时,阜新充分利用海州露天矿关闭破产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对内蒙古白音华煤田进行了开发。目前,以从蒙东输煤为主要功能、全长487.6公里的巴新铁路项目已全线开工,将为阜新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但是水的问题还是不好解决,缺水是阜新这个城市发展工业的软肋”。

对此,也有业内权威人士指出:前些年各地纷纷跟风上马煤化工项目,不仅重复建设、浪费投资,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更关键的是煤化工很多核心技术并没有为我国所掌握,现在国家对这些项目审批抱以非常审慎的态度。一些资源趋于枯竭的城市不能盲目跟风,要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和资源承受能力。

刘文启告诉记者,除了煤化工,新能源也是阜新大力发展的产业。

阜新市风力发电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刘文明说:“阜新多年前就开始测风,为发展风电未雨绸缪。目前,阜新已规划实施了超过1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2.4万千瓦彰武金山风电场、华能新能源50万千瓦风电场一期工程高山子1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投入运行。风力发电的‘十二五’远景规划已达到300万千瓦”。

在冰雪覆盖、寒风呼啸的高山子,记者看到昔日光秃的山峰已然矗立起几十座乳白的风力发电机,颇为壮观。华能新能源阜新高山子风电场值班长告诉记者:“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这里风力状况不错,发电也很稳定,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刘文启说:“除风电外,我们在地热、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方面也加大了开发力度。尤其是对文冠果等油料作物进行培植,将来可以发展生物柴油产业”。

与此同时,阜新还在大力发展环保发电,目前煤矿瓦斯发电已建成井口瓦斯发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为1.8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阜新发电公司3期技改项目和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金山煤矸石热电厂已投入运营。“这些都是利于环保的循环经济项目”,他补充道。

按照辽宁省“突破阜新”战略,阜新初步确定到2012年要实现“三二一”的奋斗目标:

“三”是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幅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努力建设成更加适宜投资兴业的地区之一和更加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之一;

“一”是形成一大批项目和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到2012年,全市要形成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12个,其中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5个。


“要实现这些目标是有难度的”,刘文启坦承:“阜新这样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我们要继续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走一条符合阜新市情的道路”。

“现在用成功二字,为时过早”,有工作人员对记者半开玩笑,“如果说以前阜新是濒死之人,那么现在只能算是活过来了,还要依靠各级政府输血供氧。阜新要成为一个健康人,能自己造血,道路还很漫长”。

站在街头风中聆听,塌陷区曾经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已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奔向幸福生活的匆匆脚步声。虽然阜新经济转型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它多年进行的努力值得肯定。无论经验抑或是教训,对于每一个资源型城市而言,都是一笔财富。

文/中国投资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作者:朱娅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5 17:12 , Processed in 0.6653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