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13|回复: 3

[文化历史] 永城汉画像石中的傩文化考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6 20: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今日永城》日期:[2017年10月16日]-- --版次:[A4]

永城汉画像石中的傩文化考析
  
□盛朝新
  永城汉画像石出土众多,其中关于珍禽异兽、百兽率舞、驱鬼逐疫的内容十分丰富,透露出大量的中原傩文化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傩的起源、兴盛,提供了翔实而丰富的实物资料,是永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傩起源于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活动,一般认为形成于夏商时代。也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甚至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发现关于傩祭的记载,表明傩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了。傩发展到汉代内容更加丰富,主要包括傩祭、傩舞、傩戏、傩仪、傩艺、傩鼓、傩杂技、傩面具等,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主要功能和宗旨都是驱鬼除役、禳灾纳吉、保佑平安、祈祷福瑞。
  永城处于睢水流域,是先商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远古时期和夏商时代东夷民族的居住地。“傩”的古体字主要由“人”和“鸟”旁组成,“睢”的古体字由“目”和“鸟”组成,“隹”在甲骨文中就是“鸟”字。“傩”“睢”二字的主要载体都是“鸟”,这不是偶然,这是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民族创造和演绎出来的字符文化,跟东夷民族的鸟图腾崇拜有关。著名考古学家张富祥在《东夷文化通考》中考证:“东夷人以善于歌舞著称于世,传说中斑斓多彩、堂皇盛大的上古东夷歌舞,不仅是古东夷乐舞的高级形态,而且集当时华夏乐舞之大成。”古东夷乐舞与傩舞息息相关,凡有乐舞的地方皆有傩舞。史载东夷有虞氏的职责是司理乐舞,而乐舞绝大部分其实就是傩舞。据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考证,永城酂城造律台遗址和王油坊遗址都是4000年前有虞氏的历史遗存,这一论断得到学术界很多学者的赞同。有虞氏在永城就是傩在永城古老历史的有力证明,永城或许就是傩的发源地之一。而永城太丘是周朝宋国神社的所在地,每年这里都要举行祭祀大典,仪式中包括宋国流行的桑林之舞,而桑林之舞的核心与傩文化一致,都是驱魔除邪、祈盼祥瑞。
  在汉代,永城傩文化极为流行,反映在汉画像石上,便是琳琅满目的傩的形象。汉画像石研究专家、永城博物馆馆长李俊山先生在专著中指出:“永城珍禽异兽、祥瑞辟邪汉画像石占永城汉画像石总数的70%。这是永城与其他地区汉画像石迥然不同的鲜明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色呢?追根溯源,主要跟傩文化在永城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有关。李俊山先生的《永城石刻》中,几乎囊括了永城所有汉画像石的精华,从中可以看到永城汉画像石的丰富多彩和绚烂夺目,体验到触手可及的傩文化形象,感受到傩文化扑面而来的强烈冲击。
  在太丘汉画像石中,除大量的珍禽异兽外,有两幅直接表达傩舞、傩戏的场景特别引人关注。一幅是《舞乐百戏图》,画像左右两端各立一侍者,左边五人束手端坐观看傩舞杂技表演,中间一人舒广袖翩翩起舞,右边有倒立、跳丸者,另一人半蹲着手举一把伞状物,扬起另一只胳膊欲作平衡动作,其后一人持桴击鼓,另一人抚琴。这幅画像中的杂技,实为傩技。杂技脱胎于古老的傩舞之中,是从傩礼舞蹈中演变出来的。画像中的鼓为傩鼓、琴为傩琴,这些傩乐器与傩杂技组合在一起,共同驱魔除鬼、祈盼吉祥平安。另一幅是《雷公河伯舞蹈图》。雷公是著名的傩神,为佩戴傩面具的领舞者扮演,此人作回首状,引导后面的三首神兽舞蹈。三首神兽三头姿态各异,俯首、昂首、前伸,动作怪异。画像中间刻河伯乘坐鱼车形象,前有从者引导,后有表演跳跃、倒立、翻摔之舞者,这正是经典的傩舞。这两幅画像生动再现了汉代太丘傩舞的时尚和盛行,是确凿的历史见证。
  酂城在永城乡镇中出土汉画像石最多,达84块,全部是傩文化的形象符号。其中的九块汉墓立柱石上刻有伏羲女娲分别举起日月,这些都是经典的傩公傩婆形象。日月是光明的象征,傩舞是光明之舞,伏羲女娲被尊奉为创世神和始祖神,在汉墓中是起保护作用的最高级的傩神。酂城汉墓中除大量翩翩起舞的凤鸟和奔腾跳跃的瑞兽外,还有四首人面兽,是傩神中极为罕见的另类,类似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开明兽,其强大的驱鬼避疫功能非同一般。
  茴村汉画像石也处处充满傩文化的形象,除大量的珍禽瑞兽外,还有三幅画像直接表达了傩舞的形象。一幅是《虎熊争霸图》,熊如人立起,腰如弯弓,八字站立,一肢防备攻击,一肢勇猛出击,分明就是方相氏形象的刻画。方相氏是蒙着熊皮的傩神,擅于擒拿魔鬼。该画像以拟人化的技法,通过搏击,展现方相氏的神威,类似的情景还出现在僖山汉画像石中。另一幅是《杂技六博图》,画面左侧三人头戴尖顶小帽,两人扭腰舞臂,一人欲翻跟头,另一人下蹲,曲臂双举,显然他们是在表演傩舞。画像中间有一人表演飞剑,一人表演跳丸,一人表演倒立,和太丘汉画像石里的一幅图类似,这是傩杂技表演,区别是这些表演似乎在为两位官员酣战六博棋助兴。茴村还出土过一幅《伏羲女娲星象图》,画像中伏羲女娲在漫天星斗的太空中,相向而舞,伏羲举起日轮,女娲举起月轮,日轮中出现三足乌,月轮中出现玉兔执杵,这些都是典型的傩文化形象。古代的人们认为,太阳是一只三足神鸟,《后汉书·天文志》记载:“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这是东夷民族将对太阳的崇拜和对鸟的崇拜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神灵复合体。“阳乌”即三足鸟,后羿射日的神话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而傩舞中的太阳舞、打鸟舞、玉兔舞由此孕育,都包含着深刻的含义。
  酂阳汉画像石中也有一幅直接表达傩技驱鬼的画像。其中一幅画像的右端,上方有一赤膊壮汉,身体下蹲,两手上托,双肩高耸,双目暴突,两腮外鼓,面目狰狞。此人正监视下方三人的驱鬼行动,三人动作各异,右边是执蛇之人,为《山海经》中持蛇之神的形象,中间一人舞戟,左边一人在呵斥一矮小鬼魅。赤膊壮汉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荼或郁垒的形象,亦是著名的傩神。神荼、郁垒两位神将雄壮勇猛,居于桃都山上,密切注视周围一切,监视各种各样的大鬼小鬼,发现恶鬼,即刻处死。因两位神将最擅长捉鬼,成为民众崇拜的门神。直到如今,我们的门画上还有这样的神像,这是古老的傩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遗存。
  另外在永城的其他地方,像保安山、僖山、新桥、双桥、侯岭、陈集、高庄、苗桥等地发现的汉画像石中也普遍存在大量的傩文化形象,这些都说明了傩文化在永城的盛行。永城汉画像石保存了汉代傩文化的历史密码,拭去2000多年尘封的历史尘埃,我们看到中原古老的傩文化清新夺目、大放异彩。这些都丰富发展了永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珍贵的历史遗产。
01300000110309121516258321368.jpg



发表于 2017-10-16 2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老百姓都害怕这个傩,戴个面具给鬼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7 06: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7 16:24:02 【由永城人(永城论坛)手机版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探讨研究的很好啊!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9 07:41 , Processed in 0.54103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