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33|回复: 16

[文化历史] 老城印象:寻找尘封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7 15: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岁月老了,老城似乎也成了记忆。
  说是老城,其实就是城关镇,现在的西城区,以前的永城县城。岁月更迭中,曾经的县城成了老城。自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始名永城,至今已有1400余年,治所一直在城关镇。1996年,永城撤县设市,市政府迁往东城区。
m_1c3d34046974e0e603cd1b88689383b2.jpg
旧式民居
  曾经的年月里,老城的街道散发着青春和活力,拥挤与热闹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今,老城繁华依旧,却结束了在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永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程。
  近日,记者来到西城区,寻访记忆中的老城。

大隅口
  大隅口,这个老城解放路与中山街交叉口,曾经老百货大楼、汽车站、人民医院的所在地,无疑是老城最繁华的地段,是永城人曾经逛街购物出行的首选。永城人都知道这里叫大隅口,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却有些说不清。
  有人说大隅口其实应该称为大禹口,是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水流出去的地方,故名大禹口;有人说应该叫大鱼首,说是大鱼死在那里,鱼的头化成了大隅口;也有人说,其实应该是大隅首,简单来说就是十字路口的意思。一座城里十字路口很多,叫隅首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城中心,有时也分大隅首和小隅首……众说纷纭,虽然并不能确定大隅口名字的由来,但在老城生活的老人,不少人都称它为无影山。
  无影山,说的是大隅口地势像山,而不是山。关于无影山还有一段久远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永城地势低洼,十年有九年闹水灾,水堰城墙常常被冲垮,百姓苦不堪言。后一游方道士来到大隅口东边的一家酒店前,拿了一个总也装不满的酒葫芦打酒。店主人做生意讲究“诚”字,收一葫芦酒钱,却向葫芦里灌了几坛子酒。道士感恩于店主人的诚信,施法让老城东西大街像鱼脊般高高隆起,大隅口是最高处,像是一座山;又在城墙上留下“山无影,酒有根,永诚,永城,永埕”的字迹。从此,永城再无水患,无影山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也有人称永城是凤凰城,说大隅口东南拐角的一棵梧桐树曾引来两只凤凰来此落户,后被人用计捉走。凡此种种,颇为不经。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隅口一直是永城最具影响力的地标之一。

十八弯
  十八弯不是山路,而是泛指老城旧居民区中日渐形成的一大片狭窄的胡同区域。这片牌坊街以西、解放路以东、中山街以北、沱河以南的区域,虽然没有十八弯的山路,但却有八十八弯都不止的胡同。
  十八弯是永城县城最初的居民区,这里有破旧的老屋、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木门,以及那九曲十八弯的胡同。说是胡同,其实只能称之为小巷。这里大部分道路太窄了,有些甚至只能容一人通过,这是居民们建房时相互挤占道路导致的。据说,解放前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了。小巷之窄,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话说,你要是个胖子或者骑辆自行车,你都不容易过去。
  旧时,十八弯里遛街串巷的商贩很少,路人也不从这里通过,一是因为狭窄不好走,二是因为很容易迷路,三是这里的窄巷九十度角地拐来拐去,不走到拐角根本看不到还有路,很多人都是进巷口后,以为路不通就退出来了。
m_9b0963c36ef167ee54184c4ea5a3a93b.jpg

弯曲小巷
  较宽的胡同口往往都在十八弯外围,生活在这里的老人特别喜欢聚集在这里闲坐聊天打牌,一见到有人刚进去就退出来,就哄笑着说:“进吧、进吧,里面有路,走哪儿都能出去。”连常住居民都容易迷路的十八弯虽然难走,但老人们绝不是坑人,因为这里巷子虽多,但照着一个方向走总能出去,只不过可能出去时已经偏离你原来的目的地。
  近年来,老城大规模进行旧城改造,十八弯也被拆除了大部分,剩下的小巷静静地安卧在安静的角落,等待着被拆除的命运,仿佛诉说着这里昔日的喧闹与即将来临的新生。

秀才营
  在劳动街中段路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向南通到文翠街,这条普通的胡同就是秀才巷,群众也称它为秀才营,因为这个地方出的秀才多。
m_3586bba7c8332c20cb85434e6a761c86.jpg
  相传,明清两代此胡同的读书人颇多,考中秀才者亦较多。还有一种说法,秀才营中有一人与主考官相交甚笃,有一次主考官主动上门询问可有子弟考秀才。此人说:我家子孙学识浅薄,写“丁”字都不知钩勾。于是此年试卷上凡写“丁”字不钩勾者皆中了秀才。当然,此说为讹传。
  在明清两代,秀才巷的西面紧靠黉学和太丘书院。黉学是永城儒学所在地,太丘书院是当时永城的最高学府。在太丘书院上学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秀才,他们在这里学习以便参加每年一次的乡试考举人;一种是官员和富家子弟,他们读完“四书”后,在书院继续攻读,经过童子试考取秀才。太丘书院学子最多时达一千二三百人。由于秀才巷特殊的地理位置,一些来自乡下在太丘书院学习的学子没有地方住,就在书院附近找些房子安身,秀才巷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巷子里住的秀才多,也就成了秀才营。

三台阁
  三台阁位于老城永宿路与胜利路交叉口,在永城名气很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明清时期,三台阁是老城城东的地理坐标,据说过去在城外十几里路都能看到。
  据城关镇东关村老者说,三台阁是一座城楼式建筑,楼顶起脊,雕梁画栋。整个阁楼从地面到顶部高约13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建筑物呈对称分布。
m_b58586027a0b78129bcae9e5015845cc.jpg
  三台阁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据清代康熙版《永城县志》记载,三台阁是明朝万历年间永城县令魏纯粹于1608年修建的,当时修建三台阁的目的是为永城籍在外高官彰显功名与政绩。所谓三台阁,即为官居总督、巡抚、布政使以上的官员(按照明朝官制,总督叫制台,巡抚称抚台,布政使是藩台)所建的阁楼。1635年夏,李自成率军从宿州沿隋堤进入永城,首先对三台阁发起攻击,临走前将三台阁焚毁。不久,永城县令周正纪重修三台阁,恢复了这一胜迹景观。以后的几百年里,三台阁一直巍巍矗立在永城大地。1938年5月,日军进攻永城,三台阁被摧毁,成为一堆废墟。解放后,三台阁遗址被居民盖上民房,从此三台阁彻底消失。但是,三台阁已经演绎成为永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相让胡同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相让胡同的故事,在我市家喻户晓。相让胡同在老城中山街路南,是一条长约60米的南北胡同。现在,胡同两边已经建起楼房,古貌已难觅踪迹。但是,相让胡同依然存在,相让胡同的故事传承不衰。
m_d79a1907285df3b6e06cff555d148aab.jpg
  据说,明代时相让胡同很窄,仅能单人行走,最窄处,行人穿过必须侧着身子。那时候,胡同两侧分住着汪、练两家大户。汪姓大户有人在兵部任提督,练姓大户有人官居都堂。两家大户因盖房各不相让,打起官司。为打赢官司,练家给官居都堂的亲属写信,都堂阅信后哈哈大笑,遂提笔赋诗一首,诗曰:“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此诗教育了练家,盖房时主动让出一墙,胡同得到了拓宽。后来,汪家见练家主动让出一墙,自觉惭愧,就跟着让出一墙,结果成了一条南北胡同。因练家先让,受人尊重,人们就称胡同为“练胡同”;又因汪家也让出一墙,“争之不足,让之有余”,人们为赞美两家谦让的风格,改为“相让胡同”。

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坐落于老城宝塔路中段北侧,是一座平面八角形的砖砌楼阁式舍利塔,共九层,塔高34.6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是崇法寺寺塔,属古寺院中的舍利塔。从地宫中出土的石函刻铭可知,崇法寺塔于1093年3月25日开筑地宫,落成于1098年。地宫内存有释迦多宝二如来真身舍利,实属罕见。
m_38398d5197205c557d3cc76066ccba45.jpg
  从宋时至今,崇法寺塔一直是永城的地标性建筑,挺立在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与东北方向的芒砀群山相望。据说,常有云雾围绕在崇法寺塔周围,“宝塔盘云”故而成为古永城八景之一,崇法寺塔也因此闻名于世,成为永城这座永远之城繁荣的象征。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金人入侵,宋朝的首都由汴京迁往临安。尔后,崇法寺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南宋连年战乱,崇法寺最终毁于战火,只留宝塔独存,见证着永城的历史风云。
  崇法寺塔此后历经900余年风雨剥蚀,明清虽经几次修复,仍有破损。现如今,近千年过去了,永城发展日新月异,崇法寺塔也焕发新辉,巍峨伫立在永城大地,注视着这里的世事沧桑。

忠烈坊
  在老城,有一条南北大街叫牌坊街,因街中心有一座青石牌坊而得名。
m_78a2a972a340a12c0becfd3c5303bdce.jpg
  可不要小看了这座青石牌坊,它是1628年明朝皇帝专门下旨为永城人、兵部尚书王三善建造的。牌坊宽6米,高10米,正中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身上驮着“圣旨”二字。牌坊上宋体阳刻圣旨:“崇祯元年奉圣旨:王三善捐躯报国,忠义可风,准赠兵部尚书,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仍赐祭葬立祠并与他谥以旌死事封疆之臣,该部知道。”
  据知情老人介绍,该牌坊原名叫忠烈坊,俗称王牌坊,毁弃于“文革”时期。虽然牌坊已毁,令人惋惜,但牌坊之名借街道留存下来,仍堪以告慰。

东西南北四关
  老城早年曾经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东关知道轻重、西关知道厚薄、南关知道远近、北关知道深浅。东西南北四关,指的是城关镇东关村、西关村、南关村、北关村附近。东关知道轻重,说的是当时东关做生意者多;西关知道厚薄,是指西关打席者多;南关知道远近,说的是南关抬轿吹唢呐的多;北关知道深浅,说的是北关以打鱼为生者多。这是城关镇四关特色的高度概括与写照,充分展示了城关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文化深邃,至今仍影响着永城人对西城区的认知。
  世事变迁中,岁月的长河不断向前流淌,也许老城的一些事物终将变成记忆,但老城是值得骄傲的,它的一切展现着永城曾经的昌盛和繁荣,彰显着深厚的底蕴和开放的胸怀。老城虽老,可一天也没有停止发展与成长,旧城改造会让这里凤凰涅槃,再现辉煌。而它的未来,必将在变迁中诉说着永城的发展与兴旺。对此,我们应满怀期待,因为这已时日不远。

来源:今日永城
发表于 2017-4-17 15: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6: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不禁回忆起这些儿时长大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9: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重现三台阁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2: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2: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哎!好多我自己都找不到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1 16: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在4月17日的【今日永城】报上看到了这篇文章,发现又把安徽蒙城的那个照片当做永城的三台阁发出来了。编辑们不够细致,误导观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1 16: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老城现在路窄感觉想乡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8 16:33 , Processed in 0.62018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