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51|回复: 8

[文化历史] 范仲淹永城庄田及立碑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0 13: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日期:[2016年10月10日]-- 今日永城 --版次:[A4]

                                                      



                                                                               范仲淹永城庄田及立碑考


                                                                                         盛朝新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庄田在永城,而且在永城“志文立碣”,这件事记载在范仲淹的家书《与朱氏家书二通中》,该家书曾被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收录于《晦庵先生文集》(即《朱熹文集》)中,朱熹为什么要把范仲淹的家书编入自己的文集里?原来这与范仲淹的家世有关,范仲淹的生父是范墉,苏州人,曾任徐州军节度掌书记官。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就因病去世,范仲淹的母亲谢氏改嫁给平江府(吴县)推官朱文翰,当时范仲淹随继父和母亲生活,改名朱说(音悦),朱文翰是山东邹平县人,按族谱记载,是朱熹的同宗先祖。范仲淹后来成为达官显宦,名彪青史,朱熹引以为荣,认为范仲淹是朱氏家族抚养长大成人的,而且是以朱姓考中科举进入仕途的,朱氏家族对他有哺育之恩,范仲淹与朱氏家族有难以割舍的情缘,所以收藏了范仲淹的家书,以彰显朱氏家族的荣耀。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家书:
       “三哥秀才,自别倾汤倾喝,雅况如何?永城庄田暨宁陵家计作何擘画?八叔员外,五哥应相助也。大朗宅上安吉,王郎家应往陈州,襄邑卜居,亦甚相近,还照应得
否?足下本约来此修学,还遂志否?如果起得,但见本府进奏官即知在此。公人客旅便次,八九程可达,更宜从长。吕秀才托伸意,或起离未得,即师问吕君亦可,日新衰门,如此宁不忧惧。永城志文立碣,亦可向西屡见也。秋凉,希多爱,多爱,四郎看恤伊,令早读书,因早读书,因人,千万示信,不宣。”
        此信中出现“永城庄田”,“永城志文立碣”,显示范仲淹与永城的关系非同寻常。“永城庄田”即是范仲淹在永城的职田。北宋官员的俸禄制度实行官佃制,就是朝廷按官职大小分给的田地,这块田地官员可以派人耕种,由此获得的收入就是做官得到的薪水。永城庄田是范仲淹什么时候分到的呢?这要从范仲淹的中举和任职说起,范仲淹在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广德司理参军,主要职责是在广德县掌管讼狱,审理案件,为九品小官,按这个级别只能分到的田地并不多。此时范仲淹的职田分到了永城,永城为梁宋东南的门户,县城跨汴河之上,北有睢水,南有浍河,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范仲淹的永城职田是范仲淹仕途中最早得到的一块土地,范仲淹的职田为什么会分到永城呢?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人为的原因?据史料记载,宋代官员的职田的位置可以根据官员的愿望申报,报经皇帝批准,职田可划拨在自己的祖籍地,也可划拨在自己任职的地方,一般说来,京郊或大的城市附近的土地,皆为达官显宦所占有,级别低的官员的职田都被划拨在偏远之地。据史学家考证,范仲淹作为初登仕途的九品小官,职田分在永城是范仲淹根据自己的愿望申请的结果,原因跟永城朱氏家族有关。范仲淹任广德司理参军时,姓朱,叫朱说,他的同窗好友,一同登榜考中进士的朱贯是永城棫村集(茴村)人,朱贯见于茴村宰相林遗址出土的明代古碑的记载,该古碑为永城博物馆馆长李俊山先生在茴村进行考古工作时所发现,虽然碑文仅残存100余字,但却透漏出大量的历史信息。从碑文记载来看,棫村集应是汉唐以来永城朱氏家族的聚集之地,是唐朝宰相朱敬则和孝友先生朱仁轨的故里。棫村又叫棫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棫村集北临睢水,南离汴河不远,亳徐古驿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范仲淹要求将职田分在这里,主要是为了能够得到朋友朱贯所在的朱氏家族的照应和帮助,范仲淹将职田交给同母异父的朱氏三兄弟即家书中的三哥,四郎,五哥耕种,朱氏兄弟在这里得到永城朱氏家族的帮助,解决了耕种职田产生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永城职田是范仲淹的母亲和朱氏三兄弟的生活来源和依靠,当时永城庄田的重要性位列首位,没有永城庄田的收入,“宁陵家计”就无法擘画,所以这成为范仲淹家书中开篇点题的重要问题。棫村朱氏与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所在的长山朱氏在地理上距离并不远,应是同宗,范仲淹在朱家生活了二十多年,对继父朱氏家族不可能没有一点感情,况且范仲淹获赐第一块职田时还姓朱,尚没改姓,在自己初入仕途,身单力薄的情况下,依托朱氏家族发展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当在情理之中。朱贯的事迹出现在茴村出土的明代古碑中,为探索范仲淹与永城朱氏家族的关系,为揭秘范仲淹的庄田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另据伊川出土的范纯诚墓志铭记载,经范仲淹做媒,朱贯的孙女嫁给范仲淹的侄子范纯诚为妻,这可能是范仲淹建立在“永城庄田”之上的又一段姻亲关系。
       范仲淹的庄田在茴村什么地方呢?2015年夏季茴村东面堌上村发现宋代古墓群, 笔者在该村调查古迹,在与村民交谈时,意外发现堌上村千余人大都是范姓,这在永城比较少见,因为永城范姓村庄并不多见。堌上村历史悠久,以发现两座汉画像石墓而闻名。据该村范姓老人介绍,他们祖上在开封金果园,后来从开封迁居永城。虞城范姓和他们是同宗,现在其辈分用字皆一致。堌上村一位老者说,他们世代相传,是守地的,就是耕种老祖宗留下的田地。解放前保存着一部家谱书,书里有记载,可惜家谱在解放前的战火中烧掉了。老人一席话,透露出一个重要的线索,联系有关史料,我感到范仲淹的庄田可能就在这里。在此祖祖辈辈种地的范姓村民,应是耕种范仲淹庄田的范氏后裔。此村北500米处即是睢水故道,这与虞城范仲淹后裔,宁陵范仲淹同母异父的朱氏兄弟以及范仲淹家族生活的京都开封皆可以通过睢水和汴河往来,同时这里还有亳州到徐州的古驿道穿过,想当年范仲淹在亳州当官,如果管理田产,到达此处亦十分便利。
        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调任亳州做官,向宋真宗上书,说明家世,申请改朱姓为范姓,得到批准,从此朱说变成了范仲淹。此时范仲淹以朱说的身份管理耕种永城庄田已经三年了。范仲淹家书中的“三哥”是谁呢?据《朱氏支谱世表》记载,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初娶初氏,生两个儿子,后娶范仲淹的母亲谢氏,又生三个儿子,朱文翰共有五个儿子。家书中的“三哥”“四郎”“五哥”均是范仲淹同母异父的朱姓兄弟,当时这些朱姓兄弟都在宁陵生活,所以书信中出现“宁陵家计”。那么“永城志文立碣”是怎么回事呢?要考证这个问题,需要仔细分析范仲淹这篇家书写作的时代背景。首先来看这篇家书写作的年代,由于书信无年月,只能根据书信内容分析,据《宋史.范仲淹》记载“(范仲淹)举进士第,为广德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范仲淹初入仕途就将母亲从山东邹平接到宁陵居住,为什么安置母亲到宁陵呢?原来范仲淹同母异父的“三哥”在宁陵经商,家境富裕,范仲淹将母亲接到三哥家里是为了能够得到很好的照应,书信中谈到了诸多事情,但并没有谈到范仲淹母亲的只言片语,范仲淹是著名的大孝子,为什么没有关爱母亲的话语呢?这说明范仲淹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由此断定家书的年代应在宋朝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之后,因为范仲淹的母亲是在1026年病故的,从家书中“三哥”要去范仲淹那里修学,“但见本府进奏官即知”分析,范仲淹当时应是在京都开封做官,这也说明范仲淹的母亲已经过世了。“进奏官”是北宋京城进奏院的官员,进奏院设立在京城,是地方政府各州府县在京联络办事处,主要职能是负责地方官员朝见皇帝和办理官民其它事宜。家书中,范仲淹告诉三哥,来京城找自己,先去“本府”设在京城的进奏院见进奏官,以便寻找和联系。为什么不能直接去找呢?宋代等级制度森严,对于各种官员的会见皆有规定,即使是官员的亲戚也要规定办事,违反规章,私自会见,官员就要受到处罚。范仲淹在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曾在京城先担任秘阁校理,后担任府学试题官,按照规定,会客须经过进奏院。此封家书就是范仲淹在京城任职时所写。从家书中的下一句去京都“八九程可达”来看,应是从朱氏兄弟居住的宁陵算起的,从宁陵到开封,无论是泊舟汴河还是沿驿路而行,都正好是八九程的距离。仔细分析范仲淹的这封家书,可以发现此时范仲淹的永城庄田已经交给同母异父的朱氏兄弟经营了,实际上永城庄田已赠送给朱氏兄弟了,成为范仲淹感恩朱氏兄弟作为“赡养”朱氏兄弟的义田。清康熙《宁陵县志》“范仲淹传”记载“因(范仲淹)家计宁陵,其异父兄弟朱某者多在宁陵,后公贵,以其田赡之”。由此可以看出,永城庄田应是范仲淹置义田中最早的一处,可以断定范仲淹最早的义田是救济朱氏兄弟的,后来才推及范氏宗族。推测很可能自范仲淹的母亲去世的1026年之后,永城庄田就赠送给朱氏兄弟作为义田了,这比范仲淹在苏州设立义庄至少要早二十余年。


    “永城志文立碣”或是范仲淹书写的碑文,“石碣”或为范仲淹所立。结合有关史料考察,此碑所立可能跟三个事情有关,一是范仲淹曾在永城创立义田,二是范仲淹曾在永城创办义庄,三是范仲淹曾在永城设立义学。据史学界研究,义田,义庄,义学都始于范仲淹的首创,范仲淹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奠基人,其创办的目的都是救助贫穷的同族人并由同宗同族扩大至其它穷人,使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范仲淹的创举,始于其老家苏州吴县,后扩展至其生活过的其它地方。在范仲淹的永城庄田,虞城庄田,宁陵庄田皆有义举。既然在永城志文立碑,虞城,宁陵也立过碑,所以家书中说“永城志文立碣,亦可向西屡见也。”“向西”指的就是沿汴河或睢水永城西部的虞城和宁陵。由此可见,在梁宋之间范仲淹救济的范围之广,赈济的人数也应该很多,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体察百姓疾苦为民分忧的精神,这是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精神的具体实践。

       范仲淹立碑包含有三个含义:一是范仲淹的义举感动了当地的政府和官吏,碑是由地方政府或乡绅立的,以志表彰和纪念。二是范仲淹的同族人感恩戴德铭功立传。三是范仲淹自己立的,将置办义庄和义学的意义以及规章制度刻于石上,以起到赈济有章可循和率先垂范作用。据史载,范仲淹的义举成为当时不少官吏和富豪乡绅效法的榜样,由此带动了大批士大夫官僚和乡绅积极参与兴办慈善事业,特别是创办义学兴修书院在北宋蔚然成风。深受范仲淹的影响,永城大兴义学和书院之风,据明代嘉靖《永城县志》和清代光绪《永城县志》记载,永城有四大书院,十大义学,值得关注的是在范仲淹庄田故地有“棫林义学”,此外永城还有众多乡绅创办的不少义田和义冢。
        范仲淹在永城所立的碑,明清永城县志均没有记载,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上永城多次遭到水灾火灾和战乱,碑体不知所向,碑文已散佚失传,古籍中也找不到范仲淹在永城立碑的碑文,碑文究竟写的什么内容,成为千古之谜。但碑体仍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据永城博物馆馆长李俊山先生透露,文革中永城文化馆馆长魏自亮看到县城城隍庙古碑被红卫兵以破四旧名义砸毁,出于保护他找人连夜将永城黉学门前众多古碑挖坑掩埋地下,后来该地被群众建房压在地基下,直到现在也无法取出。史载永城黉学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蔡襄曾题写碑文《亳州永城县庙学记》,范仲淹的立碑或许亦在其中,随着以后永城旧城改造的施工,此碑或许重见天日,到那时永城将增添一件很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文物。







   


发表于 2016-10-10 13: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尔吉斯斯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4: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6:38:29 【由永城人(永城论坛)手机版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20: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08: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19: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学习了,涨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22: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16 15:47 , Processed in 0.7283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