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28|回复: 3

永城之巅:芒砀山与汉梁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7 21: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当人们行走在豫鲁苏皖交界处,极目远眺永城方位的时候,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平原上,在曲折绵延的浩荡黄河故道岸边,那从永城之巅突兀而起的芒砀山头,以及由芒砀山所承载的汉梁文化,就像一柄惊扰着江湖武林的倚天长剑,长期以来都闪烁着令人炫目的迥然不同于固有的黄河文化体系、平原文化体系的独特光泽。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所散发的文化气息,使豫东文化结构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产生出多层次的动感与活力。 
可以这样说,芒砀山始终是豫东平原地质结构中的一个奇迹,汉梁文化始终是豫东文化板块中的一个另类。
许多人眼中的永城,首先是一座山。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正是有了芒砀山以后,才出现了永城 ——不管它最原始形态的时候叫什么名字。正是因为由于芒砀山的存在,才使永城自身显得那么厚重和深沉,举手投足之间,才能流露出更多的自信和矜持;也正是由于芒砀山的存在,才使永城在汉梁文化沉淀的句读中跳跃着太多的异色光芒,眉目顾盼之间,才能流露出不尽的气韵和风情。

一座在万山丛中既不高大也不魁伟的芒砀山,竟能给初识它抑或熟悉它的人带来众多的感悟与思考,并且繁衍出令人心动的汉梁文化,长久地滋润着我们的历史,使人不得不对它多方位进行考究。
芒砀悟山 ~
那么,就来说说芒砀山吧。
与一些山青水秀的地方相比,与别的名山大川相比,也许芒砀山只是小巫见大巫,既不见其高,也不见其秀;与一些穷山恶水的地方相比,与别的崇山峻岭相比,也许芒砀山显得微不足道,既不见其奇,也不见特。但在一马平川的豫东平原上,它的确显示着自己的雄伟和高大。   
走进芒砀山,就像走进历史的凿道,走进心灵幽远的隅角。它的石石岩岩、一草一木,都与它自身厚重的人文沉积一样,呈现出多层次的动感。走进芒砀山,感悟芒砀山,能够给人带来多重的思考。
从精神层面上,它给了我们耸起的力量。  
小的时候,在我所居住的村子旁边,有一个很大的土堆,可能是文革时期开展农业学大寨、大造人工梯田的产物。土堆上面长满了茂盛的杂树和荆棘,荒草中时常有野兔子出没。我和小伙伴们玩惯了平地上的游戏后, 蓦然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首先我们惊诧于它的高大,在周围的田野映衬下,它是那么的独特和神奇。我们经常在中小学课本里看到山这个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现实中的山,当时就想,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能向往到的传说中的山。
长大了一点,偶尔有个机会,我到了永城,也见到了芒砀山。尽管此时的芒砀山上正在炮声隆隆,石屑乱飞,赤肩裸背的人们吃力地把一车车的石料运到山下的石灰窑中,空气是那么的呛人和污浊,但它仍以特有的气势,使我领略到了山的压倒一切的力量。与它相比,我的村子旁边的土堆子是那么的可怜。我和同行的几个小伙伴,当即一致肯定,这就是世间的最高峰了。回到村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羞于再去土堆子上玩耍了。
成人之后,有机会攀登了国内的几座名山,才真正知道了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幼时的记忆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只是有时思考着由此而生发的一些浅显的人生哲理。但我从没有因此而对芒砀山的海拔太低而感叹而枉自菲薄。因为一座山也与别的物类一样,它所存在的意义,它所诠释的内涵,并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上,而更多的应该是表现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之所以能对一座山生发出超越世俗的情感,就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同于一般感动的内心升华。——尽管换个地方,芒砀山也许就没有了令人心灵颤动的原动力。
但是,就是因为在四周平旷的大地上,芒砀山才给了我们耸起的力量。所以我们说,山峰凝固了历史,历史塑造了精神,精神滋养了人类。
——这是人们心中的芒砀山。
从物质层面上,它带给人们欣赏山的不同的审美情趣。
当别的山正在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思考、而争论得喋喋不休的时候,芒砀山以自己的方式向它的同伴们宣布了这样一个消息,它,绝对不同于别的山。因为它有着不同于别的山的历史。 "
芒砀山不同于泰山、嵩山、华山、恒山、衡山。这些山曾经被皇帝封过、被道士住过,聆听过和尚的晨钟暮鼓、目睹过尼姑的红顔更迭,而芒砀山只是被山下农人用锄耕耘过,山上的树叶还被农家的牛羊啃吃过;芒砀山不同于黄山、庐山、峨嵋山。这些山长久以来都被世人作为锦衣佳肴后的消遣,曾经在世俗的唇齿间咀嚼过、在世俗的目光中飘忽过,而芒砀山就像是邻居家的纯洁少女,坐在自家的门前,用清澈的目光看着世事的变迁,却不作一句的评论;芒砀山不同于九寨沟、张家界。这些山曾经地处天地一角,在长时间的交通不便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它们所保留的落后的生成原态,而芒砀山坦然的铺陈在平平整整的大路边,任由人们欣赏、把玩、修饰或损毁;芒砀山也不同于昆仑山、珠穆朗玛峰。这些山曾经是人们眼中的高天极顶,世人可盼而不可及,而芒砀山总是那么的平和与从容,坦荡与自然,风也尽情地吹,雨也尽情地落,即便是风雨之中,也总有村子里的顽童敢于到山上玩耍。
——这是人们眼中的芒砀山。 从人文层面上,它凝结着“文武侠义”的民间最质朴的良好愿望。
芒砀山以及它所形成和承载的汉梁文化之所以能够弃杂而精道、经久而弥新,就在于它周身寄托了许多人们的共通的精神情结。从现有的历史遗存和坊间传说中,可以清晰地触摸到长久的人文信息。这里有夫子庙、有孔子晒书台。孔子千里讲学、成先圣宗师谓之“文”;这里有刘邦斩蛇碑、有陈胜墓。刘邦拔剑高歌、陈胜揭竿而起谓之“武”;这里有水浒英雄李衮、项充、樊瑞聚义的三圣殿。梁山好汉杀富济贫、除暴安良谓之“侠”;这里有张飞屯兵的张飞寨。张飞忠心耿耿、贫贱不移其志谓之“义”。这些都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内心深处始终埋藏着不变的理想和追求。山有精神而名于天下,人有精神而立于世间。因此,芒砀山是文武侠义之山。
——这是人们传说的芒砀山。
尽管我们说“山高人为峰”、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但面对层层叠叠的山峰,我们有时确实感到了人类的渺小,感到了征服乏力的无奈和遗憾。也许不是因为它本身形象的庞大,而是因为它身上承载着太多、太浓、太深、太厚的文化之重、精神之重。 @v  
人类前进的每一个脚印、呐喊的每一种声音、行走的每一片身影,可能有些已经被一些过于琐碎的枝枝杈杈而遮掩得斑驳陆离了,但它总会清晰的印在一座山的峰峰嶂嶂、一草一木之上。即便我们不能从典籍中翻阅到人类的历史,但只要用心捕捉,我们就不难从山峰身上体验到林林总总的人文信息。   
因为山峰有着磅礴、山峰有着大气,山用它的磅礴和大气,诠释着人类的历史。 从这个角度上说,芒砀山更是有着无尽的发言权。
                      汉风浩荡
现在,当我们倘佯在芒砀山的角角落落,当我们游走在厚重的历史典籍中,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芒砀山长期以来带给人类的悲欢离合、曲曲折折。特别是它周身充溢的秦风汉韵,更是长久地弥散着不尽的氤氲。 e-lAN1y  
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在此之前,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之后,制定法律、整顿吏治、整合土地,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开一代大一统的统治先河。但由于其内部矛盾尚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和,各种冲突不断,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成熟运转的国家机器,导致秦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军阀割据,农民造反,中央集权迅速崩溃。而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后,吸取秦始皇统治的经验教训,采取开明的政策,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汉承秦制”的同时,锐意革新,“反其道而行之”,其用严、我用宽,其用急、我用缓,其用紧、我用活,形成了一整套的治理国家的完善模式,真正使封建统治制度逐步走正轨。他们的国家机制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王朝经营国家的主要雏形。
而刘邦作为一代君主,也颠覆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王权贵族始终处在国家上层社会的传统用人标准。他没有显赫的贵族血统,也没有赖以飞黄腾达的雄厚财力,更没有可供利用的广泛的人脉资源,只不过是一个酒色之徒(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贬义词,只是对个人禀性的一种客观认知,《史记<高祖本纪>》就记其“好酒及色”),仅凭一时的性起和冲动,就拔剑斩蛇,引吭高歌,开创了刘氏的一统江山。从他最初敢于同出身显赫的项羽集团叫板的时候开始,天下众多的士人中,很少有人看好他,刘邦本人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只是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力挺下,才以弱式出战,屡败屡战,最后垓下一役成功。我们从中既能窥见当时封建政权的何其脆弱,也能体验到刘邦的气慨确非常人可以比拟的。至今,我们仍能从典籍中感受到他功成之后拔剑四顾的自鸣得意,感叹“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志雄心。 -
汉朝的龙兴之地,就是永城的芒砀山。当时的刘邦,只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县里令他带领一批民夫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当走到芒砀山时,恰逢阴雨绵绵,民夫不堪痛苦,“徒多道亡”。刘邦想道等到了骊山恐怕都要死掉,我如何交差?“夜乃解纵所送徒。徒中壮士愿随者十馀人”。一干人匆忙逃命,途中,遇一白蛇挡道,众人都非常害怕,唯刘邦说道:“壮士行,何畏!”乃拔剑斩之。当时有一老妇当道哭泣。人问其故,老妇说:“人杀吾子,故哭之。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众人认为刘邦是神人下凡,又苦于秦始皇的暴政,即拥立刘邦为首,杀回沛县,拥兵造反,自称“沛公”。后来秦始皇听到消息,派人来打听原由,刘邦吓得“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事情虽然经过了数千年,现在芒砀山仍然出现了一道令人惊叹的天下奇观——刘邦斩蛇碑。
斩蛇碑位于芒砀山主峰南麓,六角小亭,上覆黄色硫璃瓦,亭下有一巨型石龟,龟背上立一2米多高的石碑。这石碑白天看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当夜暮降临时,用灯光直射碑体,石碑倏忽不见,只见一尊金光闪闪的古代帝王形象矗立眼前。他头戴金冠,身穿盔甲,腰系玉带,脚蹬高靴,二目炯炯,直视前方。这一奇观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前来探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还进行了专题报道,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都给芒砀山披上了一层神密的色彩,也使人们在浏览芒砀山时增添了无尽的回味。 


也许有人把这种现象归之于当前盛行的做秀抑或炒作,但它在对于我们的文化意义探究中,最起码具有两种启示,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帝王情结。人们总认为帝王将相决非凡种,不是星宿下凡,就是神仙投胎,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迥于常人,否则就缺乏统治万民的充分理由—都是凡人,怎么你就能主宰我的生死?二是感慨造化弄人,世间的许多事情确实不是我们全部能够理解甚至想象的。

但无论如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芒砀山之于刘邦,甚至之于整个汉王朝来说,绝对是龙腾于野的风水宝地。因此,历代的汉朝统治者都把这里作为起家的根据地,把族中优秀的人物封到这里。
  
地宫辉煌
西汉文帝时,封其最宠爱的次子刘武为梁孝王,封疆睢阳(今商丘)。刘武其人才华横溢、雄才大略,颇有君子之风,当时的文人雅士多好与其交往。为了炫耀文雅,刘武大兴土木,修建了也许是当时最大的私家园林建筑,史称“梁园”,又名“兔园”,作为与文朋诗友吟诗作赋、把酒舒怀的场所。相传梁园方圆三百里,至今在商丘仍有平台、朱台、三陵台、清凉寺等许多遗迹。据《西京杂记》记载:“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历代的名人骚客多有到梁园怀古、追思梁孝王风范者,李白、杜甫、高适、枚乘等都曾在此留下了传诵千古的篇章,尤以李白的《梁园吟》最为著名,也留下了“梁园虽好,终非故乡”的遗憾。因此,当时的梁园可算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会馆。  
刘武不仅生前喜欢搞建设,死后依然热衷于大兴土木,经过反复勘查,把其封疆内刘氏的风水宝地芒砀山作为自己的生命归宿,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规模浩大的墓群,为自己、也为其家人营造了豪华的归身之地。现在留在芒砀山的汉墓群,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汉墓群,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地下宫殿。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墓内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称稀世之宝。其中,梁孝王王后墓纵深21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内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客厅、卧室、壁橱、粮仓、冰窖、马厩、兵器库、厕所(最为人称奇的是其中有实物为证的、在中国最早使用的、雕刻精美的石制坐便器—此坐便器与今日人们广泛使用的冲水马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比现在的冲水马桶早2000多年)。在梁孝王墓和梁孝王王后墓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黄泉道”,是梁孝王和梁孝王王后死后灵魂幽会的通道,后人所谓“命泉”或“黄泉道上无老少”之说即源出于此。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作工精细、质地纯正,历经2000余年仍风韵犹存,被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柿园汉墓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等四神为主题,四周衬托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画艺精绝,气势磅礴,被称为“敦煌前之敦煌”,其中所出土的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断臂仕女佣更被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我国历来注重对死者的优待,生者做给生者看,生后视同生前。达官贵人们更是梦想把生前的荣华富贵能够在身后继续延续,在阴曹地府依然享受到奢华的生活。历代统治者莫不如是。秦始皇从称帝之日起,就精心营造自己的地宫,用时三十八年,用人百万计,特别是他行将死亡的那几年,更是同时出动七十万人,骊山四野处处涌动着劳工的身影,导致全国劳动力缺乏,家家出工,户户从军,人民怨声载道。据《史记》记载,刘邦以及稍前的陈胜、吴广起义,都是因此而起。帝王们不惜以锦绣河山的代价来为自己的子虚乌有的后事进行大肆铺张,可见其执着到了何种程度,甚至这种执着从几千年前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并从皇室延续到了民间。 V !,I  
这种延续带来的客观效果,是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的当时的人文信息。从各地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每一件都使我们叹为观止。假如没有他们留下的地宫作为保护场所,这些精美绝伦的器皿恐怕早已烟消云散了。这种情形不仅是我国,清代之前各朝代的文物大都是从地下挖掘出来,就是世界各国的古文明也大都是沾附在这些遗存之中,可以想象的是,假若埃及没有了金字塔的完美发掘,也就不可能出现珍贵的法老金身。 


尽管我们对这种相对单一的古文明的实物传承渠道颇多微词,但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确实没有找到更为有效的保存方式。从上述情况分析,芒砀山汉墓的出现,不仅使我们抚摸到了几千年前一些客观存在的具体情形,更使我们了解到长久以来芒砀山文化的生成、累积过程,以及对周边人文形态的影响和辐射。


英魂归来

芒砀山对于秦王朝来说,也许注定就是一个叫人梦里也要思考、醉里也不能放得下的地方,多次国家大的变故,都是从这里率先显现端倪。除了刘邦势力在芒砀山周边的迅速崛起,并且在此之前,有两个分别叫做陈胜、吴广的人,在芒砀山东南方向的大泽之中对秦王朝率先发难,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鸪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斩木为兵,揭杆为旗,“秦二世元年(作者注:公元前209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史记.高祖本纪》)。怪不得秦始皇经常说“东南有天子气”,始终对此耿耿于怀,并“因之东游”。

尽管陈胜、吴广起义只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公元前206年,就因为内部出现叛徒而瓦解,但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体现了中国农民阶层的历史性觉醒。同时,也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坚定了项羽、刘邦等人敢于向执政者发起挑衅的勇气。特别是作为草根英雄的刘邦,更是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撑腰,心中燃起了奋斗的火焰,而陈、吴旧部也大都聚集到刘邦旗下,成为刘氏集团的重要班底。所以,刘邦对陈胜等人非常崇敬,立朝之后,即把陈胜葬于芒砀山,每年以猪羊等祭祀陈胜,并按照王侯的待遇,派30户丁役守冢。直至今日,邻近的丁窑村有人还承认是守墓人的后裔。对此史实,《资治通鉴》上记“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起新阳,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于砀,溢曰‘隐王’”;《水经注》上记“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不同,陈胜墓也经历了许多变迁,至北宋时,淮南人陈纲在芒砀山看到的已经是“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1976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修复陈胜墓。现在的陈胜墓,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山麓,现存石券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用青石围券,高1.5米。墓前立石碑一通,高2.56米,上刻郭沫若先生手书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就是这样一座普普通通土茔,在日月交替和岁月轮回中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生命的一岁一枯荣,它的主人生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振臂一挥,竟能给漫长的人类历史带到另类的刺激。之前的平民百姓,总是安然乐道于固有的生存状态,认为只有上天才能派使者君临天下,芸芸众生只是天子的附庸,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贵族们争天下、打江山,你方唱罢我登场,谁家的天下归谁管,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陈胜、吴广用他们手中的长杆敲响了影响历史进程的战鼓,激发了后世越来越多的抗争信心。 d$'Isp_+P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意义毋须笔者赘述,仅就伴随了芒砀山数千年的陈胜墓而言,陈胜那个性无限张扬的豪迈气慨,无不时刻浸淫着周边的一石一崖、一草一木。你无法想像,人们对于矗立在眼前的高山漠然视之;你也无法想像,山峰能无时无刻不充斥在人们心灵的每个角落;你更无法想像,眼前和心灵里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的山峰,对于本土文化不产生出具有强烈震撼的影响力。最起码,在现今已经感知到的物质世界里,山峰曾经长久地存在着。
虽然人们长久地提醒着自己,千万不要以成败论英雄,可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仍然有着成者王侯败者寇的痕迹?陈胜与刘邦分别所代表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至今还在给人们讲述着的龙蛇经典传说,难道不是历史进程的昭然若揭?从民众的内心来说,对起于草莽的刘邦缺乏很多的认同感,包括他起事的动机、包括他本人的品格、包括他自身的能力,历来为大众所腹诽,即便是刘项交兵之时,民心也大都倾向于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身上充满着人情味的楚霸王,而对满身匪气的刘邦不屑一顾。从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意义上来看,作为历史人物所呈发的历史事件,刘邦起事更是于陈胜所领导的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无法比拟。但是,历史对于曾经推动它的发展的人物和事件,总是千方百计地加以客观记述着,所以,后世大可不必对随风而逝的故事作太多的个体感性的评判。
站在陈胜墓前回望两千多年的那段历史,不禁使人发出太多的感慨,日月回转,人世更叠,难道千古演绎的全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泽龙蛇的传奇?

文化传承
面对着神密的刘邦斩蛇碑、庞大的汉陵墓群和陈胜的安厝之地,我们首先能强烈地感受到浓烈的秦风汉韵。那些至今留给后人的遗迹,保存的不仅仅是砖瓦土石,而是上面折射的太多的人文符号。使我们至今对芒砀山充满尊敬的,是它所带来和形成的汉梁文化,因为只有文化才是人类赖以不断进步的推动力。而汉梁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写入了文明史册,难道汉梁故地的人民不对它崇而敬之吗?

对汉梁文化的考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汉梁文化的形成,是因为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作为地处中原腹地的商丘,茫茫平原一派,四季气候分明,承东而望西,衔南而扼北,物丰而产富,崇文而尚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打天下的首选根基。特别是在秦汉时期,过南岭即称荒,越山关即称蛮,唯有中州平原是富饶之地。因此,人们对这里充满着深深的向往,那些对江山社稷虎视眈眈的一代英雄,更是梦里也放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而万年造化形成的芒砀山,也为他们用武藏兵提供了天然屏障。同时,秦汉时期的芒砀山,“闭关则两河锁钥,设险则西楚咽喉”,部分区域属于楚地,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当时的楚王刘交封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也与芒砀山遥遥相望,加之刘邦本人即为楚人,在家族的基因遗传中,不可避免的带来楚文化的元素。从现今梁王陵墓中出土的如裸体俑等陶俑中,清晰地打着楚文化的烙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孕育了多恣多彩的地域文化。正是在芒砀山这样独特的区域内,才促成了人员的聚集和交流、文化的包容和交融,才促成了汉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才使汉梁文化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和扩张性。


汉梁文化的形成,是因为它所处的独特的历史环境。从梁孝王个人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轨迹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作为文化遗存的丝丝脉络。梁孝王刘武作为孝文帝的次子、孝景帝的兄弟,神勇过人,屡立战功,在“吴楚齐赵七国反”时曾“城守睢阳,以距吴楚”,深得汉帝信任。《史记 ·梁孝王世家》载:“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道‘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同时刘武对母亲窦太后又至孝,“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赏赐不可胜道”。按照当时汉王朝帝位传承的规矩,既承秦制,又未完全效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龚留柱认为,秦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即废分封立郡县,汉却未能完全效仿,刘邦搞的是郡国并行的双轨制。汉朝要“尚质”,而在汉初人们看来,“质”是殷商的特点,“殷道质,质孝法天、殷道亲亲,故太子死,之其弟” 。在这种情况下,窦太后和梁孝王似乎有了一种争取继承帝统的本体论的根据,他们自以为这是一种正当合理的要求,符合改变周道的时代思潮,不完全是私人作祟的结果。即便汉景帝即位后,刘武仍然有“兄终弟及”的可能。最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一次是,当时“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刘武一直没有登上汉王朝的权力顶峰。对此,刘武郁郁不乐,景帝也心怀愧疚,只能从物质和待遇上给予兄弟照顾,“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正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才有了“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的排场,才有了孝王府的“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的奢华,才有了“制同京师”的庞大的梁王墓群。
汉梁文化的形成,是因为它所处的独特的人文环境。一种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是孤立的;追寻它的源头,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总是有着文化的延续性和思想的传承性。商丘一带,春秋时期称为宋国,芒砀脚下曾经是孔子的故乡,他曾经多次到宋国讲学,传道授业,宣传自己的见解。尽管当时人们还对他的学说不是十分认可,但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就已经提出了“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方略,从而使孔子的思想为人们所接受。同时,芒砀山四周还相继产生了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大家,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头脑。可以这样说,当时的芒砀山一隅,不仅盛产物质产品,而且盛产精神产品。芒砀山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周身都散发着浓烈的人文气息,必然对自身和周边地区的文化形成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从上述情况来看,芒砀山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基垫,对汉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使汉梁文化在萌芽、成长、成熟等各个成长过程中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又因为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汉梁文化在豫东文化板块中呈现出另类的个性特征。这些,也是汉梁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耀眼的闪烁点。因此,深入探讨汉梁文化,无论对于芒砀山还是永城及其周边地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芒砀山所承载的汉梁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触手可得的历史遗迹,更重要的是那源源不绝、延亘数千年的人文情结。
作者蒋友亮
发表于 2009-7-17 2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写的很全面
发表于 2009-7-17 22: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顶顶顶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18 0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写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4-30 09:52 , Processed in 0.33945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