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10|回复: 14

[文化历史] 《永城文史·草窝·地铺·席梦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4 2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三十年巨变系列——草窝•地铺•席梦思
               ——来自三十年前的“洪荒”记忆
                                洪浩
你拱过“草窝”吗?现在的年轻人绝对没拱过,甚至不知道这话什么意思。然而,现在永城农村五六十岁以上的男性老人都知道“拱草窝”是怎么回事,而且他们小时候大多数都拱过草窝,我也拱过几次草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四五十年前,永城农村贫穷得很,如今的90后怎么也想象不出那时的贫穷程度。那时候,永城农村的庄稼人,一年的绝大部分季节吃杂粮,吃红薯。所谓“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顺口溜,绝对是真实情况。人们只在麦收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和过春节时才吃点好面(小麦面)。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家庭连粗粮、红薯干也吃不饱,于是等着政府的“返销粮”、“救济粮”,或者东借一碗,西挪一瓢,一天一天挨到麦子成熟。吃的情况是这样,穿的用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绝大多数人家缺衣少被,一个六七口人之家,能有两三床粗布棉絮被子就算不错的了。一个村子有褥子铺床的没有几家,大冬天铺布片和凉席的不在少数。家有被子,冬天只能尽着老人小孩盖,只能尽着闺女媳妇用,那么,一些男人,特别是半大小伙子就只能到生产队堆满铡碎麦秸的牛草屋里“拱草窝”了,不然,冬天寒夜怎么能过得去。所谓草窝,就是储存喂牛饲草的土屋或棚子。草窝里铡碎的麦秸堆得满满的,有一两米厚,人把身子埋在麦草窝里,无论多冷的冬天寒夜都不会冷。所以,冬天,一到夜晚,生产队里麦草房里就热闹起来了,队里的老男人和半大小伙子们都早早来占位置,挤空间,草窝里要睡二三十人,好不喧嚣。
“拱草窝”也要技术,有几种不同拱法。老头们比较在行,他们有的拱了一辈子草窝,解放前拱私人家草窝,后来拱生产队里大草窝。最简单的拱法,选好位置,在麦草堆的上面掏一个斜的草洞,然后脱了鞋子穿着棉袄棉裤钻进去躺下再用麦草围护好就是了。不过这样睡一是不舒服,二是第二天起床袜子上、头发上都会沾满麦草,袖筒里裤腿里也有麦草,拾掇起来很麻烦。复杂一点的拱法,选好位置,先掏好一个斜度小一些的草洞。再解开腰带将棉裤脚扎了,脱掉棉袄将上身盖了,将套头帽子下拉(俗称渎笼帽或马虎帽)把头脸全部套了,然后斜躺在草洞里,再用麦草围护好,这样就舒服多了,头发上也不会粘上很多麦草。还有讲究一点的拱法,家里有人穿棉袍子或者棉大衣的,晚上睡觉了,就能腾出来给家里去拱草窝的人带上,有了棉袄和棉大衣做铺盖,就可以脱光了膀子睡觉,那就舒服多了。
草窝是一个纯爷们的世界,热闹非凡。冬天天短,夜晚寒冷,所以,拱草窝的人随便吃了晚饭就来草窝找暖和了。冬天黑夜来得快而且特别漫长,生产队的煤油马灯老早就点亮了,从头天晚上五六点钟到第二天七八点,总有十三四个小时。想一想,草窝里的这些老小男人们前半夜怎么能睡得着,于是,他们耳朵的福气别提有多大了。说“录鬼”,侃大山,讲笑话,抬杠子,哪片坟地屈死鬼哭闹回家,哪个水塘老鳖成精出来伤人,东村小伙子怎样拐走大闺女,西庄男光棍怎样黑夜找小寡妇,一段接一段,没有中断的时候。记得有一段,讲的是永城县过去的真实典故。过去,永城县城一年有几个大型的商品交易会,那时叫“逢会”,有“三月初五会”、“四月初八会”、“九月重阳会”、“十月十五会”、“腊八会”。其中的“四月八会”,赶会的人最多,最热闹,因为这是麦收前买卖东西准备夏收夏种最重要的农事会。说是城里东关有个王魁一,他家种了一块大麦。四月八会赶会的人多,人又贪图抄近道,把他家的大麦踩倒很多。王魁一很生气,又会诌几句文辞,就在麦地头路口立了一块牌子,上写骂人的话:“四月八会日子好,八亩大麦都踩倒。等到来年逢了会,八亩大麦种上屌。”他想以此来阻止赶集的人再踩他家的大麦。此事一出,引起纷纷议论,有说王魁一不地道的,有说王魁一拽文的等等。城里有个刘康侯,也是地方名流,平时和王魁一不对路,机会来了,借机羞辱一下。于是也如法炮制,写了一块牌子偷偷插在王魁一所立牌子的旁边,上写:“自古种屌古来稀,除了东关王魁一。等到来年收了屌,我看你家多少×。”现在想起来,农村的文化是落后的,性活动是极端隐蔽的,这里倒成为了半大小伙子性启蒙的场所。
正因为异常有趣,我和几个十多岁的小孩闹着要拱草窝,大人不让,只好天天到草窝里用麦草埋了身子,玩到很晚才回家,到家双脚还热乎乎的。有几次,睡着了,大人知道人在草窝,懒得找,就在草窝过夜了。我就是这样拱过几次草窝的,等长成大小伙子,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永城乡下拱草窝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和拱草窝同时存在的还有睡“地铺”。那时候,一到冷天,就像东北人入冬都要烧炕一样,永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打”地铺。被褥少,睡木床或者绳床,会很冷,过不了冬,如果睡地铺就能对付过去。“地铺”的材料是麦草和秫秸,不用花一分钱。打地铺,选择屋内靠墙位置,会省些功夫。打地铺很简单,先把秫秸用绳子紧紧地扎成长条,叠放起来,半米高,围成一个床圈,用木桩固定牢靠;然后在床圈里铺满麦草或者豆秸,上铺席子或草苫子,一个地铺就成了。可别小看这种地铺,又松软又暖和。想象一下,秫秸条床圈里是半米厚的麦草,既不漏风,又有弹性,在那个没有沙发的年代里,这不就是一个沙发暖床吗?有了这样一个地铺,有一床棉被盖在身上睡觉就可以度过冬夜了。天气暖和了,随时可以拆了烧火。睡地铺最应注意防火。地铺全是麦草和秸秆的,那时点的是煤油灯,有些农村老人又有冬天夜里点燃秸秆烤火的习惯,所以常常有火烧地铺的灾情发生,竟有老人夫妇双双被烧死的例子。另外地铺最招虫子。想一想,地铺是直接铺在地上的,冬天藏虫子,一遇热气就爬出来。特别是早春天里,虫子更是爬进爬出。被窝里闹虫子,毒虫爬进鼻孔和耳朵眼里的危险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尽管地铺松软保暖,如果有被褥,哪怕很单薄的铺盖,人们宁愿忍受寒冷,也不愿睡地铺。
分析起来这草窝和地铺实质上是一回事,都是一堆麦草,差别就在于一个是人“拱”进草堆里,一个是人睡在草堆上。绝无被子的只好拱进草堆里,有一床薄被的就可以盖了躺在草堆上了。草窝是男性集体大通铺,地铺则私密空间里的大宽“床”,各得其所。从草窝到地铺是一个“创造”,一个“进步”,很好地体现了那时代人的生存智慧。
这是一个规律,天下的穷人都害怕过冬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说明了这一点。那时代,不管缺不缺床铺被褥,夏天夜里,农村的人们都喜欢睡在露天里。首先,室外比室内敞亮凉爽,那时没有风扇、空调,只有蒲扇、芭蕉扇,自然选择露天宿眠。其次,不知为什么那时没有蚊子,村里村外都没有蚊子。到现在搞不清楚原因,可能太卫生了,地面上的有机质太少了,蚊虫存在的物质基础太薄弱了。人粪尿被一点一滴收起来缴工分了,猪狗牛马拉下的粪便被一个个拾粪的人一遍遍搜索净尽了,连羊屎蛋也被一粒一粒捡起来装进袋子里缴给生产队了。一家人一年时间吃不上几斤油和几斤肉,泔水里一星油花也没有,哪里能产生污水?病死的鸡鸭猪羊哪家舍得扔,还不是都扔进肚子里,何来污染?地里除了庄稼没有草,任何地方的杂草都被割掉拔掉缴工分喂生产队里的牛了,比现在使用过除草剂的田野里要干净得多。再其次,那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安全因素,真正的夜不闭户。生产队里收获什么吃什么,分什么吃什么,有的社员家节省下一点干粮食,藏在囤底,没什么东西可偷。一个村庄,多是一姓或几姓宗族亲支一块从古住到今,很少“偷窥”和非分之想的,所以也没什么可防备的。这样,家家的女性们,夏夜,一般都在住房门外的树荫下或者宽敞的地方露宿,从初夏到深秋。不过个别扭捏的闺女、媳妇还是在屋里睡眠。男性们一般到村边、生产队里打谷场里等地方露宿。尤其大小伙子,甚至跑到田野的路上睡觉。夏天嘛,人都光身露体的,小伙子在家不方便。那时候,每到吃过晚饭,男人们大都携着草苫子或苇席子,肩上搭一条布单子,选择敞亮干净的地方去睡觉。也是扎堆,成年人和成年人在一块,小伙子和小伙子在一堆。那时我也是半大小伙子,只要吃过饭,十几个邀约一起,到村沟外高岗处的几棵树下,铺下麦秸苫子或者苇席子,把鞋子脱了垫在头顶的席子下正好当枕头,脱下褂子盖在肚脐部位就可睡觉了。夏夜的野地里,没有树木房屋的遮挡,昼夜热凉空气交换得快,所以清爽得很。很多粗率的小伙子干脆脱了裤头,货真价实地裸睡,这样睡可能更舒服。这就有“风景”了,像排枪,像炮阵。小伙子在一起能老实吗?脱了衣服就是疯乱嬉闹,你掏我一把,我扭你一下。现在回想起来也能理解,这是一种原始本真状态,也没有什么可菲薄的。农村基本没有文化环境,物质条件极端恶劣,生存状态下,何谈文雅。不过这种原生态的野外露宿太惬意了:凉风吹着,明月照着,树和庄稼的叶儿沙沙响着,青蛙在远近处有节奏地鸣叫着,自然真美妙。天当被,地当床,仰望星月,繁密低垂,似乎伸手可摘;搜寻苍穹,时有亮痕划过,想来天上比人间热闹。那时没读过“星垂平野阔”的诗句,小孩子哪懂得什么空阔壮美的意境,只是本能地觉着很舒畅很舒畅,五府六脏都舒畅。如果说,那时永城乡下冬天的地铺虽然保暖但招虫子、招跳蚤还有缺点地话,那么,这夏天的地铺就近乎完美了。之所以说近乎完美,是因为夏天天气变得快,睡着睡着一下子来了暴雨,露宿人的狼狈相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会顶着草苫子、苇席子奔跑到生产队的场屋或者牛棚里继续过夜,好不烦恼。
仔细回想一下,永城农村的草窝、地铺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逐渐消失的,八十年代就绝迹了。进入八十年代,生产队没有了,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温饱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人们富裕一点了,首先吃饱、缝制被褥和添置床铺,有个饱肚子和暖被窝是最基本的,然后是扩大住房面积。说实话,那年代之所以很多人拱草窝、睡地铺,除了缺少被褥,住房极度狭窄也是重要原因。大多数人家祖孙三代,就两三间或三四间农村土墙草盖的屋子,又低矮,又狭窄,总共有几十平米,床铺在里面,厨房在里面,几把粮食、面缸面盆以及烂棉套破家什全在里面。下大雨了,烧火的柴草要堆放里面,甚至要把猪羊临时牵进屋里。是啊,总不能让辛苦喂养起来的猪羊让大雨浇坏了啊。那时刻房内的拥挤杂乱状态真是无法想象,当时人们的那种无奈啊,简直无法形容。这种境况下,就是有被褥,不借空间行吗?不拱草窝、睡地铺行吗?  
观察一下现在永城城乡嫁闺女陪嫁妆的情况,除广洋家具、新潮家电外,都要陪送七八床甚至十几床被褥。年轻人不理解,陪送这么多被褥干什么,如今城里的小区单元房,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用得着这么多吗,存放还要占很多的衣柜空间。他们不理解,原来嫁闺女陪送被褥是千百年来的习俗传承,打上了婚俗文化的烙印。如果探求这习俗的起源,很好理解,儿女结婚,首先要有个热被窝,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所以,陪嫁被褥是为满足最基本需要的,又是对女儿的祝福和期望。新被褥里放上一些红枣,意思表达得更加直接明确,“吃个枣,生个小”嘛。在那个物资极端匮乏的年代,再怎么贫穷的家庭,借钱也要陪送被褥。男孩家也一样,别的东西置办不起都不打紧,关键要有新床和新被褥。两家的新被褥合在一起,不就是一个新家庭的起点吗?看来,在物质文明不太发达的过去年代,新被窝、暖被窝就是人们的幸福目标,就是乡下人的崇高理想。豫剧《朝阳沟》的剧情里,银环的娘家妈去朝阳沟探看银环,栓宝娘和二大娘接待时的一段对唱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银环的妈首先就说“出门没有带被子,失急慌忙离开家。”二大娘、栓宝娘接唱,“你到屋里看一看,铺的什么盖的什么”,“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面新棉花”。所以,结婚睡新床,睡新被褥,不单纯是个暖和问题,而有它独特的象征意义。结婚如果没有新床、新被褥,那会遗憾终生的。尽管如此,记得庄上和我同姓的一位兄长结婚,娘家就没陪嫁被褥,就男家准备一床被子。没有办法,新郎新娘洞房之夜只能睡有被子没褥子的被窝了。后来这位嫂子常常念叨这个,四十多岁病逝的。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城农村经济情况好转了,首先得到改善的就是床铺。那时农村青年追求带床头柜的木板满铺的婚床,追求丝绸被面的棉被,追求宽大厚实能够垂悬当床裙的毛毯,追求覆罩床铺的彩色化纤蚊帐。这些合起来,再摆放几样家具,一个婚房就像模像样了。到了九十年代,永城农村就出现席梦思床了,和城市、和世界床上文明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不过,那时永城农村新婚青年睡卧的席梦思一般都是当地仿造加工的席梦思,大多数是弹簧床垫的,也有厚海绵床垫的。永城农村传统式样的木质板床,长度很长,宽度很窄。长度讲究所谓“四尺四五,卧龙卧虎”。这里的尺是老尺,折算一下,长度要达到两米半的样子,宽度只有一米三四。现在的席梦思长宽度相差不多,一般长两米一二,宽两米。探讨起来,这古今婚床长宽度的差异,实际上是东西方或者传统和现代两性性行为显隐文化不同的反映。老式婚床长而窄,适合两口两头睡觉,席梦思长而宽,适合两口一头睡觉。三四十年前,永城农村见不得床上两个枕头放在床的一头,看见就耻笑。所以,细致的人,起床时一定要把枕头分开,放回床的两头。那时候,一般人过中年,大概四十五六岁,两口子就不同床睡觉了,再黏在一起,就会被人当笑料。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社会性行为的封闭性和被压抑的情况。我村的一对夫妻,长我一辈,比我大十二三岁的样子,刚过门,甜蜜恩爱,感情笃厚,没红过脸、拌过嘴。在生产队一块干活,同辈和晚辈份的人就笑话这位老叔,拿他取笑逗乐子,这个说他“怕老婆”,那个笑他“粘媳妇”。他受不了了,一天上午收工回到家里把正在厨房做饭的老婆打一顿,理由是厨房里柴烟太浓,呛人。老婆莫名其妙、稀里糊涂挨了一顿打,好冤屈,哭了还哭。再后来,任人怎么说,再没打过老婆,照样粘媳妇,甚至生产队里派他夜里到野外看护庄稼,也两口一起去。这些情形时常被村民提起。这位老叔不识多少字,这是对传统婚爱封闭文化的一种本能反叛,不可能是觉悟行为。
进入新世纪,永城农村人睡卧的席梦思,尤其新婚青年睡卧的席梦思也广洋化和高档化了,本地木匠加工的不入眼了,大的家具厂的产品才可以,一般价格三四千元的才算行。如今农村人的观念也认为,在睡卧用品的消费上不能含糊,因为人的一生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耗费在床上的,床上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三四十年,从草窝、地铺到席梦思,跨越三千年。草窝、地铺属于原始洪荒时代的东西,所以我把自己的这类文字称为“来自三十年前的‘洪荒’记忆”。我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以我不到六十岁的年龄,实现了“三千年”的时空穿越,把最真实的情况最真切的记忆留给世人,我不是万幸的吗?须知,特定经历是人买不来的财富啊!






















发表于 2015-11-14 21: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年轻人多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08: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08: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0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10: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床上垫麦秸,贼暖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12: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1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金华市
三千年前,人们过着穴居生活,有草窝没?
再说,床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困了,马路也能当床啊!照样睡得呼呼香。望作者三思。

点评

困了,冬天冻得也睡不着,别说在大街上睡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5 15: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15: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浍河人家 发表于永城论坛 2015-11-15 12:40
三千年前,人们过着穴居生活,有草窝没?
再说,床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困了,马路也能当床啊!照样睡得呼 ...

困了,冬天冻得也睡不着,别说在大街上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17:35:19 【由永城人(永城论坛)手机版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学习了!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4-30 01:37 , Processed in 0.43303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