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22|回复: 6

[其他] 一首打油诗与两个胡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6 20: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这首打油诗是“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两个胡同分别是永城的“相让胡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20: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本帖最后由 永城一份子 于 2014-11-26 20:54 编辑

                                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2014-11-19 20:34:29  光明网




















近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视察安庆,在安徽省和安庆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参观桐城名胜古迹六尺巷。(图片来自互联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两天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刊发了《德法相依 相辅而行》一文。

    文章称,法律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如果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

    文章指出,我们国家这么大、有13亿人口,如果仅仅依靠法律治理,都退到了底线,那就会很危险。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与此前的多篇“学思践悟”专栏文章一样,最新的这篇文章用语依旧辛辣不已。

    比如,文章这样写道,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干部没了人形,根本问题都是出在“德”字上,缺德了!为政以德,正心修身。

    11月18日晚间,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发表《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安徽桐城“六尺巷”。来源:澎湃新闻

    王岐山11月15日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11月18日晚间,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发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安徽桐城“六尺巷”。

    这一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古迹为何引起注视?源于11月15日,也就是上周六,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此地。

    文章称,“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的其言其行蕴含着中华传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文章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便是一代儒臣风范的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戒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吸收传统文化的充足营养,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王岐山此次安庆之行颇为低调,从当地群众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陪同王岐山此行的还有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等。

    而至于专门造访六尺巷背后的玄机,有当地官员猜测是通过六尺巷释放信号:让人三尺又何妨?告诫党内干部,为官当知进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2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相让胡同

       相让胡同位于永城市老城区中山街中段路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现在,这个胡同两边已经建起了很多楼房,明清时期的古貌已难觅踪迹,但是,相让胡同依然存在,相让胡同的故事传承不衰。

      据传说,明朝中期,相让胡同很窄,仅能单人行走。最窄处,行人穿过还必须侧着身子,像现在诸如“一线天”之类的山道。那时候,胡同两侧,分住着汪、练两个大户。汪姓人家有人在兵部任提督,练姓人家有人官居都堂。

     有一年春天,汪、练两家整修房屋,拆旧更新。练家动工早于汪家,打地基时没有与汪家打招呼。练家的地基砌好后,汪家扯线丈量,说练家的地基向外拓展了一尺,占去了多半个胡同的地皮。汪家再盖房屋,就要把胡同堵死了。练家说,汪家前些年盖房时就没有留滴水的地皮,多占练家的宅基地久矣。

      练、汪两家,为了宅基地发生纠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执越来越激烈,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许多人从中调解,两家针尖对麦芒,毫不退让。双方都自认为有理,便各写诉状并附各自的地契文书,呈送到永城县令案头,让县令公断。

      这本来是一桩好断的官司,凭着各家的地契文书,拉尺子一量,是非便可明辨。但当时的永城县令,是用钱捐来的功名,等了十多年,方得以替补之身当了个县令,做事百般小心。

     永城县令认为,练、汪两家争端事小,但影响到两家朝廷上的官员可就麻烦了。万一处理不好,无论是练家还是汪家,给在朝为官的本家打个招呼,他就可能丢了乌纱帽,两家谁都不能得罪。于是,县令将两家的诉状陈于案头,压了下来。两家每有人来催,他都推诿了事。

练家已经砌好了地基,备办了砖瓦木料,为早日把新房建起来,就派家人赴北京城找练都堂,让其敦促县令把官司了结。练都堂听家人细述了事情的原因,沉默一番之后,突然放声大笑。他笑家人目光短浅,凡事争强好胜,没有礼让文明之风,让乡邻以为练家仗势欺人、官大压人。笑毕,练都堂提笔写信一封,让来人带回。

     练家人接到练都堂从京城捎回来的信,慌忙拆开来看,只见信中写诗一首: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让练家人受到很大教育,主动推掉砌好的地基,盖新房时多让出了两尺宽的地方。这条胡同因练家的礼让而宽了很多,行人便称它为“练家胡同”。

     后来,汪家翻盖新房时,受练家的影响,也让出了两尺多宽的地方,使胡同更加宽阔了,不仅可以行人,还可以挑担、推小车。

     这时候,永城县令看到“机会来了”,就将练、汪两家的诉状送回,并在全县褒扬练、汪两家的高尚仁义之风,号召全县人民学习练、汪两家谦恭礼让的品行,同时亲自书写了“相让胡同”的牌匾,挂在胡同的南北入口处。

      据说,因为这件事,永城县令得到练都堂、汪提督的赏识,倒真的又升了一级。

      从那以后,永城就有了一个相让胡同,同时,相让胡同的故事也流传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6 22: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古人开化,今人不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11: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9: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竟然还有这个胡同,头次见识!

点评

历史悠久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7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2: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JJD 发表于 2014-12-7 19:08
竟然还有这个胡同,头次见识!

历史悠久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5-10 13:26 , Processed in 0.9946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