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09|回复: 1

[文化历史] 秦“砀丞之印”的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8 09: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日期:[2019年03月17日]-- 今日永城 --版次:[A4]

秦“砀丞之印”的文化内涵
  
□盛朝新
  秦“砀丞之印”封泥于2001年出土于西安相家巷秦朝皇宫遗址。该官印封泥的出土印证了秦代砀城置县的历史,是芒砀山地区出土最早的官印封泥,是记录秦代砀城历史的珍贵文物,是秦朝基层政府权力的见证。这枚封泥在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透露出秦代砀城和芒砀山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砀丞之印”封泥为什么会出土于西安相家巷秦朝皇宫遗址呢?什么是封泥呢?1995年,西安相家巷出土大量秦代封泥引起考古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秦代封泥第一次系统揭示了一批鲜为人知的都邑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是考察秦朝历史、地理演化的一部“活字典”。经考古勘探,相家巷为秦朝皇宫遗址,是秦朝皇帝办公的地方,每天秦朝皇帝都要在这里接受并批阅来自全国的大量公文。当时这些公文都是用竹简写成,捆扎竹简的绳索上皆有封泥,拆封公文时,要先将封泥拆除,因为失去使用价值,封泥被当作垃圾扔弃,后被掩埋地下。封泥其实就是一种带有官印文字的泥块,专门用作捆扎竹简。封泥一般是由黏性较大的泥土经特殊烤制而成的,并不是用泥土随意捏造的,这种泥土要精心挑选,还要进行测试。关键是封泥的制作必须在公文捆扎好的绳索上进行,在具体使用时,印章封泥在外,捆扎绳索的结头处必须置于封泥内侧的泥中、密封结实。官印封泥,目的是证明公文信函的权威性,保证其安全性、保密性,防止擅自开启、拆除,一旦封泥毁坏,则意味着泄密,就要依法追究责任。
  据专家考证,相家巷秦代封泥文字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秦代地理和历史秘密。其中涉及永城地域的封泥除“砀丞之印”外,还有“芒丞之印”“酂丞之印”,永城周边的有:“下邑丞印”(今砀山县)、“相丞之印”(今淮北市)、“彭城丞印”(今徐州市),但却没有发现商丘、虞城、亳州的官印封泥。专家认为,芒、砀、酂、下邑、相五地相邻封泥扎堆出现,一件不少,在秦封泥地名中是一个少见的现象,这说明当时此地一定是出了重要的事情,他们一同向皇帝报告,于是在皇宫留下了各自的封泥。秦朝国祚短暂,仅仅十多年的时间,而芒、砀、酂一带恰是秦末农民起义活动的地带。酂是陈胜、吴广起义攻占的第三座城市,加上此前已攻占的蕲、铚,这三座城市皆临浍河,说明陈胜率领农民起义军是沿着浍河向西北方向的上游攻打的,攻酂之战一定会影响到附近的芒县、砀县等地,可以说社会动荡、人心惶惶。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仅三个月后,刘邦又在沛县起义,对周边影响更大,本地的秦朝官吏不可能无动于衷,向秦朝皇帝报告是情理之中的。秦封泥对风云突变的芒砀山地区一定有所反应,芒砀一带县城封泥一件不少,其实正是此地出现紧急情况的反应。
  秦代砀郡是秦始皇设置的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这个郡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砀郡为什么会被列为省级单位?在此地众多的地名中,秦始皇为什么独以砀来命名?因为史料的缺失,我们已无法在秦代档案和史籍中找到答案。但可以确信秦始皇既然钟情于砀的名称,一定是有原因的。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分析,取名砀郡应与秦始皇对山川之神崇拜的迷信思想有关,与砀山(今芒砀山)有关。据史书记载,砀郡原来管辖的区域属于战国末期魏国的大宋郡。《史记·楚世家》有“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的记载。魏昭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设置大宋郡,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魏国,在大宋郡辖地设置砀郡,砀郡以砀名之。秦始皇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尤其迷信祭拜天下名山大川。《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曾封禅泰山,并“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砀山(今芒砀山)不仅是梁宋沛相地区的名山,而且也是天下的名山。砀山在先秦时代就遐迩闻名,《列仙传》记载的神仙涓子、主柱“并隐砀山得道成仙”,著名思想家墨子曾隐藏于此,儒家鼻祖孔子曾在此驻足,晋国大将狐偃曾在此筑城,砀之文石名满天下。以砀取名,表现的是对名山的尊崇或取其吉祥之意。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很可能到过芒砀山。“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芒砀山在彭城西南,位于古获水南岸,获水入彭城泗水,是秦代连接楚宋的重要交通命脉。秦始皇走水路西南行进,芒砀山是必经之地。从秦代地图可以看出,砀郡以砀山(今芒砀山)置于最东部为首,它几乎所有的辖区都在西部。这种分布格局,显然有以砀山(芒砀山)统领、威震砀郡之意。由此可见,砀山包含的堪舆文化十分深厚。
  芒砀山亦成为秦代的地理标志。这与其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有关。根据《水经注》记载,芒砀山南有睢水、东有谷水,北有获水,山中有清水、零水、砀泽湖等。根据《商代地理与方国》一书考证,芒砀山前有宋楚之间的东西驰道,南北有沛郡通往淮南的驰道。因此砀城是水陆交通枢纽中心。《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这表明芒砀山是秦汉时期的地理坐标。芒砀山是宋楚间的核心地区,砀城是核心区域的中心城市。秦始皇设置砀郡绝非偶然,“砀丞之印”的“砀”字包含了深刻的地理文化。
  砀郡下辖二十一个县,砀县是其中最重要的县之一。“砀丞”不是砀郡府官,而是砀县之丞。秦代实行郡县制,郡虽然管辖县,但郡长不能任命县长。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命,所以郡、县长都要直接对皇帝负责,郡、县长都要把自己辖区的政务情况上报皇帝。丞是县长的辅佐官,还是管理文书以及粮仓和监狱的负责人,县丞的官印代表县长、县政府向皇帝汇报的文件签章。“砀丞之印”的大印不是由地方私自铸造的,而是由皇帝审批,中央政府设计铸造的。“砀丞之印”是按秦代法律和基层政权组织程序依法办事的官方证明。据考证,秦“砀丞之印”应毁于战火。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末第一个攻下砀城的是刘邦。“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这段记载表明,刘邦率兵攻打砀城并不顺利,而是异常艰难、惨烈,一直打了三天才攻下砀城。说明当时砀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砀城攻破后,砀县长要么已经战死,要么被刘邦处死,“砀丞之印”可能被收缴或在战火中遗失,如此残酷的攻城之战,县长、县丞逃脱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侥幸逃跑,也是死罪。
  据专家研究,秦朝封泥来源于各地,其中的泥土也是各地的。“砀丞之印”封泥来自砀城(今芒山镇)。据历史学家周晓陆《秦封泥集》介绍,“砀丞之印”封泥为棕色,这种土壤为芒砀山一种黏性较大的山土,干泥比较硬,耐腐蚀,适宜做封泥。现在芒砀山上依然有这种土,不过山下已经难觅踪迹了。但在秦代,棕壤在芒砀山应该无处不在,因为秦代芒砀山尚没有经过黄河泛滥淤积,遍地的棕壤是山体被流水冲刷所至,山体的棕壤与山石的形成有关。从残存的砀郡古城墙夯土来看,全部是棕壤修筑而成的。而现在分布在芒砀山中洼处的黄土都是历史上黄河泛滥淤积形成的。黄河在豫东地区大规模的泛滥是从元、明开始的,我们看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中的芒砀山和砀城,风景依然保持原始状态,没有黄河泛滥淤积的影响。从“砀丞之印”封泥的土质颜色中,可以对芒砀山古今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
  “砀丞之印”封泥四字是秦宫遗址唯一留存发现的芒砀山古城的秦代篆书,这种篆书已接近隶书。据史学家考证,秦代早期用篆书,字体比较繁杂,晚期出于简便,向隶书过渡。《晋代·卫衡传》记载:“秦即用篆,奏事繁多,篆书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砀丞之印”完全具有隶书的特征,具有秦代晚期的特点。与芒砀地区动荡的秦末时间节点一致,与芒砀 一带封泥出土应在秦末的推测吻合,因此“砀丞之印”封泥也是芒砀山作为汉兴之地的历史文物见证,与汉代文物不同的是,它是目前唯一佐证秦代历史的实物资料,十分珍贵。



发表于 2019-3-18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粉碎 北部某县  芒砀山历史上归他所有的谎言
“下邑丞印”(今砀山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3-28 20:09 , Processed in 0.29695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