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34|回复: 5

[文化历史] 芒砀山“上御钟”的历史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4 13: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永城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芒砀山“上御钟”的历史秘密

              盛朝新

         “上御钟”是南山汉墓中出土的一件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据考古资料介绍,该汉墓为南山一号墓的陪葬坑,位于南山一号墓的东南57米处,1993年7月当地群众在推土时发现,永城博物馆馆长、考古专家李俊山率领永城文物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该陪葬坑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石坑,长3.85米,宽1.7米,距地表1.5米。发掘时墓坑上的盖石板和坑内石条均已被移动位置,坑内放有5块凿制规整的石条,其中一块阴刻有“二月”的文字,陪葬坑的底部,东端并列放置一件铜钟和铜壶。铜壶高30厘米,上口直径10厘米;铜钟高40厘米,上口直径20厘米,肩腹部阴刻“上御钟常从盗者弃”。另出土两枚五铢钱,钱中“五”字皆清楚,而“铢”字模糊不清,钱的外廓浅而窄,边缘上曾加工修整,有明显的刀削痕迹,圆度很小。据专家推测,此钱很有可能是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开始铸造的赤仄钱,所谓赤仄钱就是用赤铜为钱廓造的钱,赤,红的意思,仄,边缘的意思。赤仄五铢大兴于元鼎二年以后的汉武帝时代。
        由于历史上芒砀山多座汉代王陵被盗,出土的青铜器并不多,而此汉墓出土的青铜器形制较大,尤其一件带有文字,显得尤为珍贵。据悉,“上御钟”是目前芒砀山已发现的汉墓中带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
        "上御钟常从盗者弃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上”是指帝王,《广雅  释诂》说:“上,君也”“上,犹天子也”这种说法古已有之,如《吕氏春秋  察今》有“上胡不法先王之法”此“上”即君王的意思。到了汉代,“上”的用法更加普遍,如《史记  高祖本纪》有“上自往东击之”之“上”指刘邦,《史记  孝武本纪》有“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此句“上”指汉武帝。类似的称呼在《史记》、《汉书》等古籍中比比皆是。在古代臣民皆不能也不敢直接称呼帝王名称,“上”是表示对帝王的尊称和避讳。“御”指皇帝使用的器物,古代皇帝使用的东西都要带御字,皇帝本人作为也要带御字,如御用、御赐,御驾亲征等。“常从”是为皇帝服务的宫廷人员。《汉书  礼乐志》记载:皇宫中有“常从倡”,“常从象人”等,东汉学者应劭在《汉官仪》中说:“主天子物曰尚”古代尚与常是通假字,常从即尚从,即为皇帝管理物品的官员和一般人员。“常从”在宫中侍奉皇帝,皇帝外出巡游,也要跟随。因为常从经常接触皇帝的物品,免不了有盗窃之事。为杜绝利用职务之便偷偷摸摸,皇帝命令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将惩罚律令刻于铜器之上。“盗者弃市”就是凡偷盗物品的人就要杀头。“弃市”是古代的一种死刑,古籍《释名 释丧制》记载:“市死曰弃市,市众所聚,言众人共弃之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繁华闹市中杀死,然后放在那里,让大家都能看到偷盗者的悲惨下场,起到震慑犯罪、以敬尤效的目的。弃市在古代很常见,历代史书均有大量记载。
      考古专家推测,“上御钟”铭文很可能是汉代法律中的一条,皇宫中不可能随意将一句威慑的话刻入贵重的青铜器。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已看不到完整的汉代法律,“上御钟”以铭文的形式完整地保留了一条汉律,这在汉代铜器中并不多见。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曾出土一些竹简,上有西汉“贼律”和“盗律”的记载,但没有偷盗御用之物如何治罪的内容,而芒砀山汉墓“上御钟”铭文,填补了汉代法律条令的空白。“上御钟”铭文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惩罚皇宫内部人员的律令,说明汉代很可能还存在着宫廷版的内部法律。
      “上御钟”外形与铜壶无异,据考古资料介绍,该钟与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铜钟非常相似。学者孙机认为:“汉代所说的壶和钟实是同型异名之器物,不过钟又代表一定的容量,亦为量器。”(见孙机《汉代物质文化图说》)这种钟主要是用来盛酒的,《说文解字》说:“钟,酒器也” 钟不仅是酒器,也是礼器。“上御钟”铭文是在铸造好的铜器上刻制的,据曾参与考古工作的李俊山先生介绍,此铜钟出土时有修补痕迹数处,表明它曾经使用过,不是冥器。
       关于铜钟的铭文,还有考古专家认为,是陪葬时才刻制的,不是在皇宫中使用时刻制的。汉代喝酒讲究礼仪和氛围,这么一条恐吓的语言刻在酒器上,与酒礼的欢快气氛格格不入,使人雅兴大失,是不太可能这样刻的,而且也没见类似的汉代御用之物刻上律令。“上御钟常从”是表明该铜器的荣耀的身份,说的是生前,“盗者弃市”是对偷盗者的严厉处罚,说的是对盗墓者的态度。该钟属于哪一位梁王目前尚不清楚,根据一同出土的赤仄钱推测,该墓墓主应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而“上御钟”青铜器可能要早一些,作为梁王家族墓的高级陪葬品,应与梁孝王有关。
       梁国是西汉早期最富庶的诸侯国,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之子,汉景帝的胞弟,又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加之平定七国之乱有功,汉景帝对他格外看重。据《史记  梁孝王世家》记载,梁孝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皇帝“赏赐不可胜道”,“珠宝玉器多于京师”,梁国得到极其丰厚的赏赐,这件“上御钟”不排除是其中一件,它是来自皇宫中的。梁孝王刘武再显赫,也不敢谮越自称“上”、“御”,因为这都是皇帝专称,所以“上御钟”可以确定来自皇宫是无疑的。梁孝王刘武死后“藏府余黄斤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这件上御钟很可能是刘武传给子孙的东西,被后世梁王给陪葬了。它没有放置于主墓室内,而是陪葬坑中。
    陪葬坑也叫从葬坑,这种现象在商周时代就已广泛流行,秦始皇的陪葬坑规模就很大,众所周知的兵马俑就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中出土的。汉代陪葬坑承袭秦制,西汉阳陵景帝的陪葬坑规模都很大,数量达24座。芒砀山诸侯王墓的陪葬坑与皇帝无法相比 ,数量较少,规模亦小。目前保安山王后墓仅发现两座陪葬坑。据考古专家介绍,芒砀山陪葬坑与西安汉代阳陵有所不同,比如王后墓陪葬坑都是生活实用器具,不是明器。“上御钟”也是 作为实用物,出现在南山汉墓陪葬坑中。这意味着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使用的含义非常明显。
    考古专家阎道衡在《关于西汉梁国王陵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考证,芒砀山汉墓陪葬坑的实用器物,不排除是后人祭祀时埋入的。在汉代人的观念中,视死如生,非常迷信神灵,认为死过的人同活人一样,都需要定时饮食,因此后人对墓上的祠堂,寝园,即祖先神灵居住处,都要按时供奉酒食,一年还要按春夏秋冬四季举行多次的祭祀活动。祭祀大典时,王室百官,乘车满载酒肉,粮食和其它用品祭祀先祖。《后汉书 祭祀志》记载:“(祭祀时)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枕,具盥水,陈严具。”从芒砀山汉代王陵陪葬坑埋葬的成捆的布匹、生活酒器、容器和实用车马器等出土情况看,很可能是后来的祭祀坑。“上御钟”应是某位梁王祭祀用品的一种。
     
   “上御钟”折射一段汉代梁国和皇宫中的历史状况,该铭文为研究汉代梁国历史、祭祀制度和汉代律令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表于 2021-11-14 14: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盛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15: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17: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芜湖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07: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08: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濮阳市
有人说,那时的黄金其实是铜,盛老师如何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删帖申请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法律声明 | 举报不良信息 | 返回首页

 

永城人,网聚永城人气! 凝聚永城力量,打造网上永城!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永城人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永城人论坛QQ群列表 |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11963852 | 投诉申请/媒体合作/联系站长:QQ/29578249

永城人论坛信息均由注册会员个人自由发布,永城人论坛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永城人论坛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律师

友情链接:永城生活网 | 永城房产网 | 永城招聘网 | 永城人才网 | 永城市信息港 | 永城信息网 | 永城人才招聘网


豫公网安备411481020001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282

QQ|手机版|Archiver|永城人论坛 ( 豫ICP备17039736号 )

GMT+8, 2024-6-13 14:41 , Processed in 0.3652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